AI导读: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募基金行业已有40只产品发布清盘风险提示,16只已正式清算。此轮清盘潮涉及近20家基金公司,混合型基金成重灾区。中小基金公司面临严峻生存考验,行业转型阵痛中寻找新机遇。

  “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这句投资界的经典格言正在公募基金行业残酷上演。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3月份全市场已有40只公募基金发布清盘风险提示性公告,其中16只产品已正式进入清算程序,公募基金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洗牌。

  清盘警报频发

  根据基金合同约定,当基金连续50个工作日出现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时,将触发清算程序。此次清盘潮波及范围广泛,华安基金、博时基金等头部机构,以及淳厚基金等中小公募在内的近20家基金公司均受影响,几乎覆盖行业各梯队。

  混合型基金成为此次清盘潮的重灾区,占40只触及清盘线的产品中占比高达50%。淳厚基金与博时基金各有4只产品触及清盘线,华安基金、农银汇理、安信基金、鹏华基金、德邦基金和华宝基金等机构也“榜上有名”。

  值得注意的是,此轮清盘潮呈现出两个显著特征:一是“短命基金”频现,多只成立不足一年的产品快速触及清盘线。以汇丰晋信慧鑫6个月持有期债券基金为例,该产品成立于2024年4月16日,但截至2025年3月19日,已连续4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成立尚不足一年。二是明星基金经理光环失效,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同样面临清盘风险。鹏华成长先锋混合基金由前宝盈基金明星基金经理陈金伟管理,自2024年8月成立以来,规模始终在清盘线附近徘徊。

  中小基金公司生存空间受挤压

  在此轮公募基金清盘潮中,中小基金公司正面临更为严峻的生存考验。淳厚基金今年以来已清盘两只产品,同时旗下多只基金接连发布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预警公告,清盘风险持续蔓延。

  行业内部人士透露,清盘对中小机构造成的打击尤为沉重。单只产品清盘意味着前期数百万的营销投入付诸东流,但若维持“迷你基金”运作,每年仍需承担50—100万元的审计、托管等固定成本。淳厚基金正尝试通过召开持有人大会修改基金合同中的终止条款,以寻求“续命”。

  多重因素致规模缩水

  公募基金行业面临的清盘压力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重市场与行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市场持续震荡导致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权益类基金业绩普遍承压,赎回压力加大。同时,“赎旧买新”现象仍未根本改变,部分渠道仍存在引导客户赎回老基金认购新基金的情况。此外,同质化竞争加剧,缺乏特色的产品很难获得投资者持续青睐。

  行业转型中的新机遇

  尽管当前清盘压力较大,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是行业高质量发展必经的阵痛期。未来,产品布局将更加精细化,头部基金公司或将收缩战线,集中资源巩固领先地位;而中小机构则需通过差异化竞争寻找生存空间。同时,商业模式将向“投顾驱动”转型,传统的销售模式将逐步让位于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投顾服务。此外,行业并购重组可能加速,未来或出现更多合并与收购案例。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