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三周年,但养老FOF规模近年来持续萎缩,较峰值时期接近腰斩。同时,Y份额痛点待解,双重收费问题引发市场关注。业内人士呼吁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探索适合我国的个人养老金解决方案。

距离首批养老FOF(基金中基金)成立已六年有余,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也在近日满三周年。从最新业绩表现来看,截至4月18日,养老FOF近一年的平均收益率达4.47%,超185只产品涨逾5%。但结合近期披露的一季报看,养老FOF规模近年来却持续萎缩,较峰值时期接近腰斩。当前,不仅部分产品深陷“规模之痛”,还有采用发起式成立的产品因三年规模考核压力倒逼清盘。

养老FOF规模滑降

自2018年9月业内首只养老FOF成立以来,规模一度快速扩张,并在2021年突破千亿大关,但随后便持续下滑。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数据可统计的270只养老目标FOF基金的合计规模为590.78亿元,同比减少13.13%。可以看出,养老FOF的最新规模较峰值时期已接近腰斩。

整体规模下滑的背后,部分养老FOF已悄然离场。2024年共有13只养老FOF清盘,今年2月也有因成立满三年、规模不足2亿元导致清盘的养老FOF。不过,也有9只养老FOF的合并规模超10亿元,当前规模最大的为交银施罗德安享稳健养老目标一年持有期FOF,达28.67亿元。

业绩方面,截至4月18日,养老FOF的近三年平均收益率为-2.84%,合计有16只产品的近三年收益率超5%。若从近一年收益率来看,该类产品的平均收益率则达4.47%,表现最好的为申万菱信养老目标日期2045五年持有期混合型发起式(FOF),达22.64%。

Y份额痛点待解

为了进一步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2022年11月,中国证监会公布首批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单,即养老FOF增设Y份额。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以来,个人养老金基金稳步扩容。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共有288只基金,合计规模为113.9亿元。

若剔除指数产品,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规模最大的个人养老金基金为兴全安泰积极养老五年持有混合发起式(FOF)Y,达9.96亿元。不过,同期也有178只Y份额产品规模不足1亿元,占比近九成。有业内人士反映,在赎回相关产品份额时,遭遇了赎回难的问题。

某大型公募表示,个人养老金基金在展业初期虽取得不错成绩,但在缴费率、投资转化率、产品多样性等方面还有提高空间。南方基金认为,投资者对养老产品的净值波动需要适应过程,这需要制度参与多方的长期共同努力。

破局有道

养老FOF存在着封闭期普遍较长、双重收费等特点,导致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有限。此外,FOF的双重收费问题也一度引发市场关注。对于双重收费机制,某公募基金经理表示,总体上双重收费对FOF产品业绩确有一定影响,但如果子基金能够面向FOF产品设立费率更优惠的专门份额,将对改善FOF产品的长期持有体验起到积极作用。

南方基金提到,资产管理行业应当充分利用税收优惠的杠杆效应、养老资金长钱属性,做好政策宣传、产品推广,为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实际缴费、为长期资金的入市等贡献自己的力量。

前述公募基金经理也提到,当前以国内权益和固收产品为主的FOF在风险收益特征上确有同质化的问题。一方面,资产配置层面可通过引入黄金、海外资产等多资产品种来破局。另一方面,在养老FOF的产品创新上,可以适当鼓励更多的创新和尝试。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