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截至2月底,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达32.23万亿元。2月份权益市场再度发力,但不少投资者选择了落袋为安,ETF等成为资金净赎回的重点。同时,债市在跷跷板效应下表现不佳,债基份额和净值均出现下滑。

3月27日,中基协披露最新数据:截至2月底,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已达32.23万亿元,伴随A股市场的回暖,在权益类产品的强势带动下,公募基金规模再次站上32万亿元的新台阶。

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的升温过程中,部分投资者选择了落袋为安。ETF份额数据显示,2月内净值增长最显著的产品,如恒生ETF、恒生科技ETF及半导体芯片ETF等,成为了资金净赎回的重点对象。

公募基金规模重返32万亿

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我国公募基金管理机构总数达到163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148家,具备公募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15家,这些机构共同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高达32.23万亿元。

此前,公募基金整体规模在1月份略有下降,环比减少约0.9万亿元,但随着2月份市场的回暖,规模迅速回升,再次突破32万亿大关。

权益市场资金逢高赎回

2月份,权益市场再度发力,沪指上涨2.16%,深证成指上涨4.48%,创业板指更是大涨5.16%。

受此影响,股票基金与混合基金的净值均实现环比增长,其中股票基金净值达到4.48万亿,环比增长909.14亿元,增幅为2.07%;混合基金净值达到3.53万亿,环比增长3.08%。

然而,从份额来看,不少投资者在市场升温时选择了减持。股票基金份额环比下降1.85%,混合基金份额环比下降0.69%。ETF方面,2月多数ETF份额减少,其中40只ETF份额减少超10亿份,2只产品份额单月减少超100亿份,且涨幅最大的产品,如恒生ETF、恒生科技ETF及半导体芯片ETF等,成为资金净赎回的主要对象。

港股大涨也导致QDII基金份额遭遇净赎回。2月全市场QDII基金份额约为5434.76亿份,环比下降6.15%,创下2017年7月以来最大单月跌幅。美股表现不佳也是QDII份额下跌的重要因素,纳指单月下跌3.97%,道琼斯指数下跌1.58%。

在“东升西落”的背景下,此前积极投资美股QDII的资金抱团现象迅速瓦解。二级市场表现显示,资金流出导致跨境ETF价格迅速调整,此前高企的溢价率也大幅回落。

不过,港股行情的带动使QDII基金规模环比增长2.41%,最新规模达到6318.8亿元,创历史新高。

债市调整 债基回落

在权益市场上涨的同时,债市却在“跷跷板”效应下表现不佳。截至2月末,债基整体份额降至5.5万亿份,环比下滑2.96%,净值为6.35万亿份,环比下滑3.16%。

广发基金表示,在科技行情推动下,部分投资者调整资产配置,将债券持仓转为权益类资产,导致债市阶段性失血。

债市下跌的另一原因是机构集中降久期操作。西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郁指出,基金类机构的久期操作成为关键,其久期的一升一降,往往推动市场超涨超跌。业绩前二十的利率债基久期从去年12月初的4.5年升至今年2月高点6.2年,近期又快速降至4.9年。

德邦证券固收首席吕品认为,债市调整压力逐步传导至长端,固收类资管产品承压,居民资产配置可能从固收类产品转向存款和权益类基金。

民生加银基金指出,债市调整后,性价比正在修复,已进入合理区间。中短端走出负Carry,长端调整幅度较大,回到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