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珠区打造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探索垂类模型发展路径
AI导读:
广州海珠区建设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聚焦AI+教育、医疗等11个重点方向,计划到2026年推动大模型在8个以上行业深度应用,探索垂类模型发展路径。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3月的广州刚经历完一波倒春寒,但这座城市人工智能企业的热度丝毫未减。最忙的一天,广州云蝶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陈天接待了五六波参观者,他们来自政府部门、学校和医院,都希望能了解并合作应用大模型。
云蝶科技成立仅六年,其大模型产品云蝶行知大模型已实现盈利。自去年7月通过大模型备案后,商业问询明显增加。该大模型是国内首个专注于教研科研的行业大模型。
春节前后,国内“大模型热”达到高峰。Deepseek一度引发关注,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也纷纷提及发展人工智能。字节、智谱华章、腾讯等密集发布新产品,重塑国内大模型格局。杭州、深圳、上海成为这场热潮的领头羊。
广州虽未在这场竞赛中占据风头,但并未放弃进入赛道。2020年,广东省大湾区领导小组将琶洲规划为广州市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核心片区。去年,海珠区政府在市级支持下建设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目前落地行业大模型120个,引育大模型备案项目7个。
广州发展大模型的策略是从通用走向垂域,更精准地锁定细分行业的需求。海珠区的老牌工业区已转型为数字经济高地,聚集了一批龙头企业总部及其大模型项目。
海珠区的发展路径与杭州相似,经历了从“电商之都”向“大模型之都”的转变。其数字经济、产业互联网的生态为大模型发展提供了基础。同时,原有的制造业基础也为大模型提供了应用落点。
然而,广州大模型产业与杭州仍有明显差距。中山大学软件工程学院产业数字化服务中心主任戴欣认为,广州主打专业市场,保守于批发模式的红利,错过了抓住互联网链接新渠道的机会,缺乏大数据学习的基础。
广州瞄准应用端错位竞争,对标垂类大模型。2024年3月,《广州市支持海珠区建设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实施方案》正式印发,计划到2026年推动大模型在8个以上行业深度应用。
科大讯飞华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恽风静表示,广州在垂直赛道应用上可以突破。海珠区在国内首创规划一个示范区发展大模型应用的模式,更专注具体场景的应用落地,给予政策性鼓励和支持。
过去一年,海珠区超50家大模型企业实现盈利,产业规模破30亿元。政府通过补贴、算力资源支持等方式降低企业成本。百度飞桨广州中心聚焦大模型在垂直行业的落地,已完成多个行业大模型的训练和应用。
教育被视为大模型最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科大讯飞与海珠区教育局签订战略合作关系,规模化应用了科大讯飞星火教师助手。云蝶行知大模型也指向教育,预计今年投放到超过300所付费学校。
佳都科技则结合海珠区交通路网开展大模型辅助信控优化,改变了以往交通信号灯靠人力调优的模式。其超写实数字客服也在广州11号线环线中运用。
海珠区的大模型场景以政府端为主,但企业也在谋求B端和C端市场。盈利主要通过降低成本和开拓市场实现。云蝶科技采用知识蒸馏KTD架构快速训练小模型,佳都科技则通过“模型沙盒”体系降低训练成本。
未来,广州将继续拓展大模型应用场景,深挖技术,推动大模型与边缘硬件的结合。科大讯飞也在加码C端应用,期望形成商业闭环。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