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又有新动作,多家基金公司计划调整指数基金使用费支付模式,由基金管理人承担费用,旨在降低投资者成本。此次改革涉及范围广泛,预计每年可为投资者节省数百亿元成本,促进基金行业健康发展。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迎来新进展。继主动权益类基金、ETF及QDII基金后,指数基金也将采取新举措降低投资者成本。

据中国基金报记者报道,多家基金公司正计划调整指数基金的指数使用费支付模式,将原本由基金资产承担的存量指数基金指数使用费转由基金管理人承担,该变革将于本周五正式施行。

多位行业专家指出,此次费率改革旨在更好地保护基金投资者利益,是公募基金行业积极响应新“国九条”政策、践行投资者利益优先原则的重要体现。

指数基金费率改革新动向

规模超5万亿元的指数基金市场迎来费率改革新消息!

为减轻投资者理财负担,多家基金公司正与基金托管人协商,自2025年3月21日起,旗下部分指数基金的指数使用费将由基金管理人承担,并据此修订基金合同。此次调整后,所有指数基金的指数使用费均将由基金管理人承担。

此次改革涉及的基金产品种类广泛,涵盖ETF、ETF联接基金、普通场外基金、指数增强基金及债券指数基金等。

多家基金公司正积极筹备,预计按3月21日起生效的计划推进。

此前,指数使用费采取新老划断模式,新发行的指数基金由基金管理人承担费用,部分老基金仍由基金资产承担。此次调整后,全行业的指数基金指数使用费将统一由基金管理人承担。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末,纯指数基金规模为3.74万亿元,增强指数基金规模为2042.19亿元。债券指数基金规模也超过1.3万亿元,此次调整影响范围广泛。

指数基金的使用费通常在0.02%~0.03%,部分基金还根据规模设置不同费率。

费率改革惠及广大投资者

3月6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为更好维护投资者权益,正积极推动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分阶段降低综合费率,预计每年可为投资者节省超过450亿元成本,同时加强基金公司与投资者利益绑定。

自2023年7月以来,公募基金积极响应号召,主动降费,费率改革第一阶段及第二阶段已相继落地,主动权益基金管理费及托管费、公募基金交易佣金费率均有所下调,已有超过3500只公募基金降低了管理费和托管费,累计节省数百亿元成本。

此外,多只指数产品也纷纷降费。例如,去年11月,多家头部基金管理人宣布降低旗下大型宽基ETF的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管理费率统一降至0.15%,托管费率统一降至0.05%。此次降费后,实施0.15%管理费率的权益ETF规模超过2万亿元,低费率成为市场主流。

费率改革不仅降低了投资者的投资成本,还促进了基金行业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业发展生态。

一方面,费率改革体现了公募基金行业的责任担当,是回馈投资者的积极举措;另一方面,降费带来的行业竞争与产品创新有助于公募基金行业的健康发展。在此过程中,勇于创新和突破的基金管理人将脱颖而出,而未能积极应对新挑战的基金公司或将面临市场淘汰,市场格局也将因此重塑。

值得注意的是,指数产品规模持续增长。自3月份以来,已有数十只指数基金获批,指数产品不断扩容,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样化的指数投资工具,也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