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创投基金差异化监管制度,强化政策性金融支持。分析人士认为,鼓励创业投资基金发展的政策将陆续出台,为创业投资行业注入更多长期资本,助力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创投基金差异化监管可从建立基金分类管理、重视投后管理、建立容错机制三方面操作。

  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创业投资基金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着重提出,要健全创投基金差异化监管制度,强化政策性金融支持,加速创业投资的发展,壮大耐心资本。

  中国经营报记者观察到,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对创投基金的发展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分析人士认为,旨在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提高投资效率,推动创新生态良性循环的鼓励创业投资基金发展的政策将陆续出台。这些政策的逐步实施,将为创业投资行业带来更多长期资本,助力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差异化监管推动创投进步

  “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创投的内容涵盖了多个层面,其中明确提出了健全创投基金差异化监管制度、壮大耐心资本等目标。市场非常期待创投基金差异化监管具体实施细则的出台。”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蒋展表示。

  蒋展指出,创业投资基金在不同投资阶段面临的风险和需求各异,因此政策也会有所区别。早期阶段,投资风险较高,资金回笼周期长,可以在税收政策、退出便利等方面给予支持,提高投资机构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积极性;中后期投资,确定性较强,监管可能更侧重于资金退出渠道的多元化。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指出,近年来,风险投资领域中对赌及回购条款的过度使用问题逐渐显现,不仅影响了创业企业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创业企业家的创新信心,对整个风险投资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为规范风险投资市场秩序,优化创业环境,亟需完善和调整相关制度和市场引导措施。

  田轩强调,完善对赌协议的规范监管和理性引导机制是关键,要明确法律效力,细化权利义务关系,防止投资方施加不合理压力。同时,加大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规范投资协议的签订和执行,保护创业企业的合法权益。此外,建立风险投资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鼓励协商解决纠纷,提高仲裁和诉讼的效率和公正性,引导创业者了解法律常识,提升创业企业在风险投资过程中的谈判能力和风险意识。

  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景盛律师曾作为外部法律专家,参与某国有创投基金直投项目的评审会。他表示,国有创业投资基金在投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痛点是国有资金安全与创业投资风险的矛盾。政府各职能部门代表国家对国有资产运用行使监管职能,还要考虑基金投出后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效益,因此基金在募集国有资金时往往会有返投要求。

  张景盛认为,创投基金差异化监管可从三方面操作:一是建立基金分类管理,完善决策机制,对天使类基金要控制投资规模,加强行业知识支持;对政府引导母基金,通过遴选机制选择专业团队管理运营子基金;二是重视投后管理,为早期项目提供全方面支持;三是建立容错机制,加强过程管理,不能仅依据投资结果评判。

  蒋展指出,创业投资行业在募资端面临较大困难,尤其是国有资本背景的有限合伙人在投向市场化基金时受到严格的容错率考核,导致市场化基金募资压力大。建议考虑多元化考核机制,为差异化产业发展战略提供适度宽松的容错机制,或提供更多元的退出方式确保国有资本安全,将符合战略的招商引资纳入考核机制。

  优化耐心资本发展环境

  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发展创业投资类基金,支持科技创新,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

  记者了解到,募资、投资、管理、退出是基金运作的核心环节,也是长期困扰行业发展的问题。创投基金市场欠缺耐心资本,投资人参与早期项目投资意愿较低,创投基金难以获得足够资金支持。

  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杨梦婷指出,虽然已有政策为创投基金提供宽松监管和优惠措施,但往往难以落地,创投基金无法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田轩建议,进一步优化风险投资市场环境,拓宽退出渠道,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减少对单一IPO退出方式的依赖,鼓励发展并购市场、股权交易市场等。

  蒋展认为,创业投资行业应形成差异化的投资策略,专注于擅长的投资阶段。当前创投行业竞争不仅是资金的竞争,更是综合能力的比拼。不同机构应根据自身能力和资源,形成专业分工,优化资金配置效率。

  3月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消息称,近期将试点适度放宽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政策,放宽贷款占企业并购交易额比例和贷款期限,以推动并购交易,缓解创投基金退出困难。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