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证监会主席吴清提及打通理财中长期资金入市,指数型理财产品备受关注。多家理财公司已发行相关产品,业绩表现相对突出但市场波动大。指数化投资成为理财公司试水权益市场的重要渠道,预计随着资本市场发展,理财公司积极布局指数策略理财产品的趋势将延续。

3月6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再次提及打通理财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重要性。作为理财资金入市的重要策略,指数型理财产品近年来备受瞩目。财联社记者注意到,自2025年以来,多家理财公司已发行了这类产品。

普益标准指出,指数型理财产品是由理财公司发行,主要投资于跟踪指数标的成分资产的理财产品。据中国理财网显示,目前共有41只包含“指数”的公募理财产品处于待售状态,其中固定收益类占比近66%。中银理财以22只公募指数型理财产品待售数量领先,民生理财和招银理财各有6只产品待售。

与传统固定收益类产品相比,指数型理财产品的业绩表现如何?其是否将成为理财子资金入市的优先切入点和重点部署方向?近期数据显示,指数型理财产品业绩表现相对突出,但市场波动难以避免。

截至目前,理财公司发行的包含“指数”的理财产品共存续53支,其中权益类和混合类产品24支,固定收益类产品27支。与债券市场收益率持续走低不同,多支指数化理财整体走势较为突出。例如,华夏理财天工日开理财系列产品中的天工日开理财产品5号(Al算力指数),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为16.78%。

然而,被动挂钩指数的资产占比越高,也意味着受市场波动影响越大。部分高风险等级的指数型理财产品如华夏理财天工1号(水电指数)在近期出现了年化利率为负的情况。此外,尽管指数化投资被视为理财公司入市的重要路径,但受PR4、PR5面签要求限制,相关产品规模难以做大。

尽管如此,指数化投资仍是各理财公司试水权益市场的重要渠道。多家理财公司高管均在公开发言中提及探索指数投资、发展被动产品,以促进理财资金入市。中信建投证券大金融研究组组长、银行业首席分析师马鲲鹏表示,指数产品正逐渐成为权益市场的主要力量。预计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政策推动长期资金入市的趋势和投资者教育的深入,理财公司积极布局指数策略理财产品的趋势将会延续。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