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公募基金行业迎来新机遇与挑战,围绕高质量发展,监管提出更高要求。基金公司提升投研体系建设,呈现六大变化,包括投研一体化、重视绝对收益、聚焦新质生产力等。同时,基金公司加大投资者教育工作力度,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围绕着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的公募行业发展主线也更加清晰。在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监管进一步提出更高要求。2024年3月,《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中提出: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推动形成10家左右优质头部机构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态势。

  随着《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落地,打通了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问题,明确了稳步提高中长期资金投资A股规模和比例的具体安排,公募基金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基金公司表示,经过震荡行情,已在投研体系建设、产品设计与规划、销售以及投教等方面有了明显提升,通过平衡功能性与盈利性,不断降费让利,真正把为投资者赚钱、聚焦服务实体经济摆在重要位置。当前公募基金规模已突破30万亿,在规模狂飙后,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公募基金行业面临哪些新思考、新趋势?财联社调研多家基金公司,共探行业发展特点与趋势。

  从投研到投教,基金行业六大变化

  在政策推动下,A股市场正构建更健康、更具可持续性的投融资环境,公募基金作为市场参与主体,起到桥梁作用。经历“明星基金经理”狂热时代后,ETF等被动投资兴起,基金公司呈现出六大显著变化。

  变化一:投研一体化、平台化成趋势

  基金公司提升投资者回报的关键在于提升投资业绩,核心在于投研。各基金公司围绕投研建设,去明星化,打造投研一体化的平台型公司。银河基金等通过产品委员会协调业务条线,确定产品投资风格,通过风格因子管控投资纪律,形成稳定风格。基金经理成为排兵布阵的一部分,通过画像打标签,识别并补充不同风格的投资人才,确保任何市场风格下都“有牌可出”。

  变化二:考核机制优化

  基金公司重视考核与激励机制,优化投资策略,加强投研能力,提升产品业绩的长期稳健。在市场波动时,及时采取应急预案保护投资者利益,鼓励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管理层持有自家基金,确保与投资者利益一致。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指出,要加强对行业研究员和基金经理的考核,注重研究成果和长期业绩。

  变化三:重视绝对收益与超额收益

  在被动基金发展的大时代,基金公司普遍把主动管理的重点放在绝对收益与超额收益上。农银汇理基金持续建设特色投研体系,打造绝对收益特色品牌。上银基金为投资者把握市场主线实现良好回报,如布局国企红利主题基金,聚焦投资高股息、现金流较好的企业。

  变化四:投研方向聚焦新质生产力

  科创板块引领市场上涨,公募基金紧跟国家政策导向,聚焦新质生产力,提升研究赋能水平。博时基金表示,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服务新质生产力为中心,为投资者创造更多回报。银河基金完善科创投资研究体系,加强对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深度研究。

  变化五:合理降费、主动让利

  自2023年主动权益基金开启降费以来,基金公司降费、降佣等让利范围不断拓宽。德邦基金表示,降费让利是提升客户获得感的方式。招商基金等陆续调低旗下多只基金的管理费率及托管费率,推进产品降费,降低投资者参与成本。

  变化六:主打陪伴,投教成重中之重

  投教成为基金公司热门话题。金鹰基金指出,基金产品的销售完成意味着服务的刚刚开始,需将售后服务与投教和陪伴并重。万家基金表示,应加大投资者教育工作力度,为投资者带来良好投资体验。平安基金等通过线上平台提供陪伴服务,构建投资者陪伴服务矩阵。

  提升投资者获得感,基金公司在产品设计上的深度思考

  基金公司认为,提升投资者获得感需从产品设计、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产品设计是探索最多的方向之一。博时基金表示,公募基金需拓展投资领域,打造全球范围内多资产类别下资产配置交易框架。招商基金表示,应发展科创主题基金等,为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资产配置工具。

  国泰基金在布局ETF产品时,秉承“发小做大”原则,通过投资者陪伴和持营培育,成长为行业领先产品。金鹰基金对主动管理产品,通过清晰主题界定和投资比例约束明确产品定位,满足不同投资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