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随着权益市场回暖,主动权益型基金赚钱效应显现,一批优质基金脱颖而出。当收益超50%基金占比突破4.15%,往往是市场转向alpha行情的标志。此时布局或迎来历史新高机遇,投资者应顺势而为,重视alpha效应。

  01

  万万没想到1):久违的赚钱效应再现,“好基金”纷纷涌现

随着近期权益市场的回暖,主动权益型基金展现出了显著的赚钱效应,众多优质基金脱颖而出,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尽管牛市是否真正到来尚不确定,但“好基金”的涌现绝非偶然。据统计,过去一年中,收益超过50%的主动权益型基金多达175只,其中科技行业基金表现尤为突出。当前市场与投资者仍处于观望阶段,但正如约翰·邓普顿所言:“牛市在悲观中诞生,在怀疑中成长”。

  02

  万万没想到2):占比突破4.15%,主动权益型基金收益放量迎来新机遇

“好基金”的集中涌现有着历史先例。当过去一年中,主动权益型基金收益超50%的数量占比突破4.15%时,这往往标志着市场正从Beta行情向alpha行情转变。此时,市场已完成估值修复,开始寻找主线并走向分化。自2013年以来,这一“首次突破”现象共出现了四次,每次都伴随着市场赚钱效应的提升和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的持续创新高。

  03

  万万没想到3):布局时刻已至,Beta与Alpha并重

今年以来,主动权益型基金收益超50%的数量占比再次突破4.15%。历史数据显示,当“首次突破”现象出现时,未来一年中主动权益型基金创下历史新高的占比能达到85%以上。尽管2013年9月的数据表现不佳,但拉长时间周期看,布局时刻依然成立。事实上,2025年以来,主动权益基金的alpha效应已经显现,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的收益已高于万得全A和指数型基金的平均收益。

  04

  万万没想到4):主动权益型强势基金或可继续追击

“冠军基金魔咒”一直是资本市场的奇特现象,导致许多投资者对强势基金持谨慎态度。然而,在市场赚钱效应初现时,强势基金往往能延续其优异表现。这源于市场趋势的惯性和基金经理的能力延续。在上涨行情初期,强势基金已建立优质持仓,能充分受益市场回暖。数据显示,在过去四次“首次突破”后,主动权益型基金在未来一年中创下新高的占比均超过87%。

无论在何时,坚持“买得好”比“买得早”更重要。

  05

  万万没想到5):赚钱效应吸引增量资金,市场正反馈或将来临

历史数据显示,赚钱效应与增量资金入场密切相关,形成良性循环。当主动权益型基金过去一年中收益超50%的数量占比突破4.15%时,新发基金规模和老基金的净申购均显著上升。这种正反馈在2014年、2019年、2020年均出现过。尽管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资金入场的正反馈或已不远。

  06

  三年熊市铸就坚实底部,个股创新高

经过2021-2023年的充分调整,A股市场已构筑坚实底部。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政策环境持续优化,这些因素共同为新一轮行情奠定基础。数据显示,2024年9月以来,众多股票不断创新高,即使未创新高,也鲜有个股跌回原点。仅有4%的个股相对于9月低点下跌,96%的个股实现上涨,其中36%的个股涨幅超过50%。行业层面,开年以来A股“创新高”数量前三的行业分别为机械设备、计算机、电子。

  07

  股票市场波动不断,投资需顺势而为

股票市场波动性是其固有特征,但上升趋势中的短期波动往往让投资者望而却步。过度关注短期波动可能错失长期收益。历史数据显示,市场赚钱效应显现后的调整往往孕育新机遇,“牛回头”行情为投资者提供布局良机。正如彼得·林奇所言:“股市的波动不是风险,而是机会”。

  08

  中国权益资产经历认知重构,迎来重估机遇

中国权益资产正经历深刻认知重构,围绕科技资产重估、外资回流和企业信心三大逻辑展开。Deepseek等AI领军企业的崛起标志着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突破,资本市场对科技板块的估值逻辑发生根本性变化。外资对中国资产配置意愿增强,2025年以来港股表现强劲。民营企业座谈会释放积极政策信号。这些积极变化推动中国权益资产迎来价值重估的历史性机遇。

(文章来源:富国基金)

(原标题:万万没想到,主动权益型基金赚钱效应显著)

(责任编辑: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