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蛇年开年,基金业迎来“科技热浪”。各大基金公司紧跟人工智能潮流,积极布局科技主题基金,同时探索DeepSeek模型本地化部署。尽管AI行情乐观,但基金经理提醒投资者需警惕短期过热风险。

Deepseek的引领下,蛇年开年的基金业迎来了“科技热浪”。一方面,各大基金公司紧跟人工智能潮流,积极布局科技主题基金。截至2月18日,已有超过20只科技基金正在或即将发行。另一方面,基金公司正不断探索DeepSeek模型的本地化部署,并寻求大模型在投研、风控、产品销售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这一系列的举措不仅展现了基金公司对人工智能行情的乐观预期,也预示着行业的新趋势。券商中国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公募的最新预判既指出了本轮AI行情与以往的不同,也提醒了投资者需警惕阶段性的“追高”风险。尽管AI硬件端和应用方向仍存在众多投资机会,但自春节以来,AI科技行情已持续一段时间,投资者应防范投资过热和短期预期过高可能带来的风险。

科技基金发行潮涌

据统计,截至2月18日,全市场共有19只科技基金正在发行中。其中,18只科技指数基金中有13只自2月17日起开始募集,涵盖了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招商基金、南方基金、富国基金等头部公募旗下的上证科创板综合ETF。此外,万家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兴银中证科创创业50ETF也于2月13日起发售。

交银上证科创板100指数基金和摩根上证科创板新一代信息技术ETF则分别于2月10日和去年12月中旬启动发行。除上述科技基金外,华安半导体产业股票基金自1月15日起开始发售。此外,国泰、华宝、中欧等公募旗下的科技基金也在等待发行,其中,国泰上证科创板综合ETF和华宝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均计划于2月24日起发售。

中欧信息科技混合基金将于2月21日起发行,万家中证机器人ETF则定于2月28日发行。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基金的名称虽未明确标注科技属性,但其跟踪的指数却包含众多主流科技标的,如前海开源基金和宝盈基金拟于2月中下旬发行的北证50成份指数基金,以及嘉实基金于2月19日起发售的嘉实创业板50指数基金。

这些新发的科技型基金产品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宽基科技主题产品占多数,同时也有半导体、机器人等细分科技主题产品;二是以指数型基金为主,尤其是场内交易的ETF。

“投资行情和市场热点是影响春节前后新发基金布局的关键因素。”一家大型公募的品牌总监分析称,在DeepSeek这一标志性产品的推动下,科技行情成为春节前后的投资主线,基金公司发行新基金的主要思路便是结合这一热点进行布局。从产品类型来看,指数基金(尤其是ETF)依然是各大基金公司抢占的主流赛道。

DeepSeek场景化应用持续探索

在DeepSeek人工智能的推动下,基金公司不仅布局相关的科技主题基金,还致力于DeepSeek系列开源模型的本地化部署,并不断探索其在投资研究、客户服务、风险管控、产品销售等核心业务场景中的应用。

宏利基金表示,该公募正在积极拓展DeepSeek大模型能力,进行本地化部署,并逐步尝试将人工智能技术全面融入投研决策、风险管理、客户服务、产品创新、运营管理以及IT研发等核心业务场景。在量化投资领域,DeepSeek通过深度挖掘上市公司基本面、行业格局和宏观经济因素,将其转化为量化因子并融入投资模型,从而显著提升量化投资策略的效果。

财通基金也完成了DeepSeek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并探索其与应用系统的深度融合,以提升投研、营销、客户服务体验和管理效率。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18日,已有超过15家公募完成或轻量完成了DeepSeek系列开源模型的私有化部署。

趋势向好,但需警惕短期风险

无论是科技基金的发行还是投资研究流程的优化探索,都进一步体现了基金公司对人工智能行情的乐观态度。

基金经理指出,本轮AI行情与前两年相比,更侧重于应用端的发展。本轮A股引领的AI行情,本质上是一场“AI+”的变革浪潮,其核心在于大模型在各个行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所带来的投资机遇。

尽管前景乐观,但基金经理也提醒投资者需警惕短期过热风险。投资者在投资AI板块时,应防范投资过热和短期预期过高的风险,以免因市场情绪转变而导致股价阶段性回调。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原标题:蛇年“科技风潮”!20余只基金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