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理财基金规模排名被剔除,开启转型之路
AI导读: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要求基金评价机构不再公布短期理财债券基金规模排名数据,引导公募基金有效防控业务风险,短期理财基金将开启转型之路。
短期理财债基主要分为短期理财债券基金和固定组合类理财债券基金,而此次被剔除的是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每日申赎的短期理财基金,这类基金通常具有定期开放形式,但债券组合的短期理财基金规模则不受影响。
继去年货币基金之后,短期理财基金也将不再参与年底规模排名的披露。上周五,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召开了基金评价业务座谈会,会上明确要求基金评价机构减少对管理规模的关注,不再公布包含短期理财债券基金规模的排名数据。同时,基金管理公司也被禁止通过各类渠道宣传短期理财债券基金的规模排名及收益率。
座谈会上,与会者深入探讨了公募基金评价机制和体系的改进,并强调发挥基金评价业务的作用,以促进公募基金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基金业协会指出,公募基金行业应服务于实体经济,推动普惠金融,坚守资产管理本源,投资于有价值的企业,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长期投资回报。
针对短期理财基金规模排名被剔除的问题,座谈会提出,管理规模并非评价投资管理能力的关键指标。为了引导公募基金有效防控业务风险,更好地发挥机构投资者功能,基金评价机构应进一步弱化对公司管理规模的关注,建立更为科学、全面、合理的基金管理公司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基金管理公司也应不再宣传短期理财债券基金的规模排名及收益率,而是注重提升主动投资管理能力。
自2017年四季度货币市场基金监管趋严后,短期理财基金规模增长迅速。截至2018年10月底,短期理财基金规模已达6106.96亿元,同比增长68.89%。然而,由于短期理财基金的运作机制与货币基金类似,且偏离了债券型基金的产品定位,因此市场及股东方较为关注短期排名及基金规模,导致部分基金公司将短期理财基金作为货币基金的替代品种来扩充管理规模。
北京某券商机构基金评价中心负责人表示,此次剔除的是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每日申赎的短期理财基金,而具有定期开放形式、债券组合的短期理财基金则不受影响。这延续了监管层对货币基金总体规模控制的思路。
自今年4月底资管新规发布后,短期理财基金也提上了规范发展的日程表。按照要求,固定组合类理财债基可以沿用摊余成本法,但需延长封闭运作期限至90天以上等多项要求;而短期理财债券基金则直接改为采用市值法的债券基金。在管理运作和规模控制方面,监管要求未完成整改前的固定组合类理财债券基金不得开放申购和进入下一个封闭运作期;短期理财债券基金应确保规模有序压缩递减,每半年需至少下降20%。
自7月初接到整改通知以来,公募基金已开启暂停基金申购、压缩存量规模、修改基金合同等工作。部分基金公司也发起了基金的转型申请,以符合最新的运作要求。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