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闲钱理财降温,认购财富产品同比大幅下滑
AI导读:
受多重因素影响,上市公司投资财富管理产品的热情迅速减退,年内认购财富管理产品总金额同比大幅下滑24.5%,创四年同期新低。未来上市公司理财投资偏好将更趋保守和多元化,资金安全性和流动性将成为首要考量。
受自身经营压力加大、财富管理产品收益率下行等多重因素影响,上市公司投资财富管理产品的热情迅速减退。最新数据显示,年内上市公司认购财富管理产品总金额接近2900亿元,同比大幅下滑24.5%,创下了自2022年以来的同期新低。
业内人士指出,未来上市公司理财投资偏好将更趋保守和多元化,资金安全性和流动性将成为首要考量,定制化服务需求也将显著增长。专家建议,上市公司在闲钱理财方面应进一步优化资产配置、紧跟市场动态,实现“主业+理财”双轮驱动。
同比降幅达24.5%
上市公司理财热情骤减
数据显示,截至5月10日,上市公司年内认购的财富管理产品金额合计为2887.69亿元,同比显著下滑24.5%,刷新了2022年以来同期最低纪录。

谈及上市公司理财降温的原因,西部金融研究院院长陈银华分析称,一方面,监管部门鼓励上市公司通过现金分红、增持回购等方式提振投资者信心,或聚焦主业扩大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理财购买行为;另一方面,受营收增长放缓与成本上升双重压力影响,上市公司更倾向于持有现金储备以应对潜在运营需求,而非投资于财富管理产品。此外,随着金融资产收益率整体回落、存款利率走低及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加剧,市场高收益、低波动产品供给稀缺,上市公司投资理财信心受挫。同时,近年来房企、地方债务风险暴露,理财产品逾期兑付或亏损现象频发,上市公司更加重视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整体投资风格趋于保守。
一位券商首席分析师认为,自2022年以来,上市公司投资财富管理产品总额持续下滑,企业理财资金主要源自闲置自有资金和自筹资金,这些资金在确保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所需的前提下,利用暂时不用的流动资金或阶段性闲置资金进行投资,旨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收益水平。
该分析师指出,2022年以来,宏观经济复苏步伐缓慢,部分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闲置资金总额减少,这是理财投资总额下降的主要原因。
增配银行理财、证券机构产品
减少结构性存款配置
从结构上看,今年上市公司在进行闲钱理财时,对银行理财、证券机构理财产品等的配置比例有所上升,而对结构性存款的配置力度则大幅下降。
数据显示,截至5月10日,今年以来上市公司认购银行理财产品金额为304.8亿元,同比微增1.7%;证券机构理财产品认购金额为225.01亿元,同比增长7%;结构性存款认购金额为1712亿元,同比下降超过30%。
陈银华表示,银行理财产品以债券类固收资产为主,证券机构理财产品不断创新,部分产品收益率较高、安全性较好、收益弹性向上,符合上市公司对资金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要求。而存款利率持续下调,是导致上市公司结构性存款意愿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市公司更加注重多元化资产配置,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类型的理财产品中,以降低单一投资风险。结构性存款规模占比下降,反映出上市公司在资产配置上更加灵活多样。”陈银华称。
上述券商首席分析师表示,过去部分存款类产品收益可能高于理财产品,但自2024年4月禁止“手工补息”后,随着利率持续下行,存款类产品收益降低,上市公司对存款类产品的配置意愿显著降低。一方面,如果企业存款收益低于贷款利息,可能会选择提前还贷;另一方面,部分资金可能会转向收益更高的银行理财产品。
在新的宏观环境和市场背景下,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上市企业资金管理将综合考虑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未来多元资产配置、含权理财配置需求等有望增加。
陈银华认为,上市公司理财投资偏好将呈现风险偏好持续保守、注重多元化配置、含权类理财配置有望边际改善、定制化理财服务需求激增等特点。
针对上市公司如何做好闲钱理财,陈银华建议,一是优化资产配置,分散投资风险;二是关注市场动态,迭代理财策略;三是构建三维风控体系,规范流程管理;四是强化信息披露,稳固投资者关系;五是锚定核心主业,理性运用理财工具。
他强调,上市公司应避免将理财收益作为盈利支柱,防止资源错配导致主营业务空心化,应将闲钱理财定位为流动性管理工具,通过稳健收益反哺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实现“主业+理财”双轮驱动。
上述券商首席分析师指出,未来上市企业在进行资金管理时,将综合考虑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在保证企业资金流动性管理的基础上,安全性是上市公司投资时的重要考量。在银行理财投资不再保本且收益减弱的情况下,上市企业可能会将部分资金配置到存款类产品中。
该分析师建议:“存款是目前较为安全的投资选项,但收益相对较低。建议上市公司适度关注现金增强策略,如优选货币基金组合,以改善现金管理投资收益。”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