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4月29日,昆明举办“优质乳工程·新鲜盛典”,行业专家及乳企代表热议优质鲜乳与奶业振兴。会议指出,“优质乳工程”推动奶业发展,提升乳品质,国产优质巴氏杀菌乳乳铁蛋白含量远超进口产品。未来十年,奶业需降成本、扩消费、强健康,冷链保障也至关重要。

4月29日,由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主办、新希望乳业承办的“鲜活十年质领未来——优质乳工程·新鲜盛典”在昆明举办。农业农村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奶业协会名誉会长刘成果,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王加启,中国营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马爱国,中国奶业协会副秘书长李栋、新希望乳业董事长席刚、光明乳业董事长黄黎明等行业专家及乳企代表就优质鲜乳与奶业振兴新征程展开热议。

席刚表示,在当前乳业规模增长停滞甚至负增长的背景下,行业应聚焦于“提质增效”,特别是提升产品质量,才能赢得市场认同,拓展国际市场。这是行业发展的关键。

南都湾财社记者摄

“优质乳工程”十年,我国奶业有何变化?

刘成果坦言:“‘优质乳工程’启动时,正值进口奶冲击市场,只有通过‘优质乳工程’才能促进民族奶业发展。”

王加启指出,“优质乳工程”初期,奶业面临三大压力:三聚氰胺事件阴影、进口奶冲击和消费者心理恐慌。但伴随着全国“优质乳工程”推进,这些压力逐步得到释放。

南都湾财社记者摄

优质乳工程由原农业部授权,于2015年正式启动,制定了76项标准,取得60项专利,实现了优质牧场到优质奶产品的连接。通过原料奶质量提升,国产优质巴氏杀菌乳的乳铁蛋白含量远超进口产品。

王加启表示,“优质乳工程”涉及79家企业、400多家牧场,在奶源基地和质量上先行一步。

刘成果指出,现在全国发展“优质乳工程”的条件成熟,原料奶优质化率更高,冷链技术完善,消费者饮奶素养提高。

李栋表示,过去十年,中国奶业在技术创新、奶品质量、产业升级等领域实现全方位跨越式发展。牛奶和乳制品产量大幅提升,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产业素质提高,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乳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升,生鲜乳和乳制品抽检合格率连续多年稳定在99.5%以上。

周期调整中,奶业如何发展?

王加启表示,未来十年,奶业需降成本、扩消费、强健康。红三叶草提取物可提高氮利用率,助力豆粕减量替代。

席刚强调冷链保障的重要性,新希望乳业成立冷链公司,推出“优质乳冷链保障-鲜盾计划”,用数字化和智能化保障全程冷链,并推出国内首款红牛鲜牛乳。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关键词:优质乳工程、奶业振兴、乳品质提升、冷链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