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日,北京市“双首单”不动产信托“外贸信托-吉量10号”财产登记成功落地,标志着不动产信托登记政策正式走向实践。外贸信托愿做开路先锋,通过信托机制助力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助力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更好服务经济社会与民生福祉。

  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石诗语)近日,北京市“双首单”不动产信托“外贸信托-吉量10号”财产登记成功落地。外贸信托总经理卫濛濛4月8日指出,该项目的成功落地,标志着不动产信托登记政策正式从“制度设计”走向“实践操作”。未来,外贸信托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以专业服务践行金融初心,通过实践创新解决民生问题,借助信托机制促进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助力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为经济社会与民生福祉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卫濛濛强调,不动产信托登记试点的成功是监管与市场共同努力的成果,也是信托行业回归服务民生本质的新起点。该登记机制为信托提供了多类型财产的隔离与受托服务,满足了不同委托人的多样化需求,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信托服务的“五篇大文章”来看,不动产信托登记将有力推动信托在养老金融、普惠金融等领域的独特功能与作用,进一步拓宽信托业务范围,提升信托服务的普惠性和多样性。

  卫濛濛介绍,根据人民银行2019年的调查,我国居民住房资产占家庭总资产比重高达59.1%,不动产作为家庭核心资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服务过程中,外贸信托发现居民对“房产装入信托”的需求日益增长:一方面,长者希望通过房产来保障晚年生活;另一方面,子女也希望通过信托为父母规划一个安心的居所。正如一位客户所言,“希望将房子放入信托,让它得以延续,因为这不仅是资产,更是家人情感的寄托”。

  作为中国信托业协会会长单位,中国外贸信托始终秉持“金融好社会”的使命,坚持以委托人为中心,致力于专业深耕和业务创新。特别是在资产服务信托业务领域,外贸信托既是先行者也是坚守者。自2013年推出国内首单私行家族信托以来,外贸信托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如2016年的养老金融信托“安愉人生系列”,以及2017年以SPV形式间接持有不动产的信托业务。外贸信托不断探索信托工具与养老需求的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公司养老信托存续规模已超过20亿元,累计为养老需求支付资金超过240亿元,成为信托行业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民生服务效能的典范。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