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市场传闻多家银行将新发的消费贷利率设定不低于3%的底线。此举旨在响应窗口指导,为银行维持合理净息差预留空间。个人消费者需理性申请并合规使用消费贷,避免盲目申请加重债务负担。

近段时间,消费贷竞争性下调利率一度成为市场的热点。然而,市场传闻多家银行已接到内部通知,自4月起新发的消费贷利率将设定不低于3%的底线。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对超低利率消费贷的调控,既可能是响应窗口指导的结果,也旨在为银行维持合理的净息差预留空间。个人消费者需根据自身消费需求及还款能力,理性申请并合规使用消费贷。

现象:“2”字头利率产品难觅

市民陈先生反映,招商银行旗下的“闪电贷”曾提供利率优惠,最低可达2.58%,但现在利率已升至3.5%。自4月1日起,多家银行上调了个人消费贷的年利率,如建行、中国银行、兴业银行和浦发银行等,均将最低年利率上调至3%以上。

自2025年4月起,信用消费贷产品的年化利率将统一上调至不低于3%,现存3%以下的超低利率产品也将被调整。分析认为,此举旨在遏制无序竞争,避免机构过于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过低的消费贷款利率可能导致消费者盲目申请,加重债务负担,并可能引发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资本市场等风险。随着个人消费贷款自主支付金额上限的提高和贷款期限的延长,若消费贷款利率显著低于住房贷款利率,还可能被用于“置换”住房贷款。

建议:合理控制个人债务

对于借贷需求的消费者,专家建议根据个人消费需求及还款能力合理申请消费贷,并合规使用,避免违规转贷或用于炒股等高风险领域。同时,消费者应将个人债务负担控制在合理水平内,每月偿还贷款本息支出不应超过收入的1/3。

对金融机构而言,应坚决反对在个人消费贷款价格方面的恶性竞争,保持贷款利率在合理水平,以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