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在政策推动下,多家银行积极发力个人消费贷业务,利率跌破2.5%关口。与此同时,信用卡业务却持续萎缩,部分银行信用卡流通户数等指标下滑。消费贷成为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助力提振消费。

  消费贷正成为银行零售贷款业务的新宠。

  近期,在政策推动下,多家银行积极发力个人消费贷业务,利率已跌破2.5%关口、授信额度高达100万元、贷款期限延长至7年……

  与消费贷业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信用卡业务却持续萎缩。截至3月27日,已披露的上市银行年报显示,部分银行的信用卡流通户数、流通卡量、信用卡App月活量等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消费贷备受追捧

  近期,多项政策出台鼓励银行发展个人消费贷业务。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印发《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提出,商业银行可根据客户的还款能力和风险情况,对消费贷款实施差异化授信,助力提振消费。

  具体来看,对于信用良好、有大额消费需求的客户,个人消费贷款自主支付的金额上限可阶段性从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个人互联网消费贷款金额上限可阶段性从20万元提高至30万元。此外,通知还提出优化个人贷款期限政策,针对有长期消费需求的客户,商业银行发放用于个人消费的贷款期限可阶段性由不超过5年延长至不超过7年。

  政策出台后,多家银行迅速响应。例如,建设银行上调消费贷“快贷”产品最高额度至30万元;招商银行将“闪电贷”产品还款期限延长至7年;工商银行“融e借”产品贷款期限最长5年。

  同时,不少银行掀起新一轮消费贷利率竞争,利率接连跌破2.6%、2.5%两大关口,吸引客户。

  消费贷作为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工具,不仅响应了政策号召,也为银行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点。面对信用卡市场的饱和和收入增长乏力,银行急需寻找新的利润来源。而消费贷业务运营成本、客群维护成本更低,对银行收入贡献更为直接。

信用卡业务持续萎缩

  记者调研了解到,2024年以来,银行信用卡业务持续萎缩。在已披露2024年报的上市银行中,部分银行信用卡发卡量、交易额、月活度等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与此同时,多家银行信用卡分中心停止营业,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24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开立数量同比下降5.14%。

  从单家银行来看,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等信用卡业务均出现下滑趋势,影响银行非息收入增长。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认为,银行需进一步探索信用卡与消费贷客群的差异化定位,明确客户准入标准,优化发展模式。同时,加强业务联动,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增加用户黏性,提高综合金融服务收益。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