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金融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及债市震荡调整,导致稳健型理财不再稳健。投资者发现部分大行理财公司产品出现浮亏,引发市场关注。监管部门正核查信托公司与理财公司合作行为对理财产品估值偏离度的影响,强调风险源于不透明,金融市场需高度透明和公开。

  近期,金融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及债市震荡调整,导致“稳健型理财”不再稳健。投资者发现,部分大行理财公司产品出现浮亏,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理财产品净值震荡的直接原因是市场风险偏好上升,债市表现偏弱,收益率上升,债券价格下跌,从而影响理财产品净值。此外,2月以来,部分理财产品加速释放平滑信托储备的浮盈,难以继续为理财产品提供稳定的安全垫。据华创证券研究报告显示,截至3月12日,理财“安全垫”已消耗67%,仅剩33%。

  信托公司与理财公司的合作受到监管部门重视。去年6月,某省级地方金融监管局下发通知,指出信托公司与理财公司合作中存在的四大问题,包括违规使用平滑机制调节产品收益等。违规使用平滑机制,会让投资者产生理财产品收益稳健的错觉,不利于投资者风险意识的培养。

  信托公司与理财公司的这些合作行为对理财产品估值偏离度的影响,有待监管部门进一步核查。风险源于不透明、不公开,金融市场交易的是风险,只有在高度透明和公开的市场中,风险才能得到有效定价和管控。

  投资者风险意识的培育,首先要让投资者了解其风险资产的风险所在,以及自身是否有能力和意愿承担。投资者会通过市场交易转移自身不能或不愿承担的风险。

  当前需警惕金融机构通过内部控制和合谋控制等手段藏匿风险资产的概率和风险迁移矩阵。这种方式短期可通过影子银行等跨期平抑风险,但中长期将带来风险聚集。在理财市场打破刚兑的背景下,这意味着将风险配置给缺乏风险承载能力的投资者。

  打破刚性兑付后,理财产品净值高波动将成为常态。稳健型投资者需树立风险意识,将理财产品净值波动纳入风险定价,并设定风险容忍阈值。

  监管部门应适度放松,探索独立的理财职业经理人市场建设。目前理财经理多为卖方经理人,更注重产品销售而非风险识别和交易服务。培育独立于卖方的理财职业经理人市场,让理财职业经理人忠于市场,忠于风险交易,有助于提升金融市场风险识别和风险消化吸收能力。

  在风险资产波动常态化时代,金融市场需为不同投资者提供匹配的服务和产品。对保守型投资者,可通过扩大发行储蓄国债等产品满足需求。

  金融市场是交易风险的市场,投资者风险意识的培育需开放透明的信息披露和程序正义。只有这样,风险才能在市场交易中得到有效管控和消化吸收。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