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证监会发布实施意见,推动资本市场更好满足多元化养老金融需求,提出服务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稳健增值目标,并提供优质养老金融产品服务,公募基金扩容成为重要体现。

中国证监会日前发布的《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提出,推动资本市场更好满足多元化养老金融需求。其中,明确提出“服务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稳健增值目标”“提供优质养老金融产品服务”。受访人士认为,养老金融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而资本市场的行稳致远同样需要包括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支持。

个人养老金

公募基金产品扩容

关于养老金融,相关部门已推出一系列举措。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周小舟就《实施意见》答记者问时介绍,养老金融方面,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相关指导意见及实施方案,完善养老金等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配套政策制度体系,推动实现养老金稳定回报与资本市场稳健运行的良性互动。

公募基金是发展养老金融的重要领域。2024年12月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将个人养老金制度扩展到全国,公募FOF基金、公募指数基金等运作安全、成熟稳定、标的规范、侧重长期保值的投资标的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目录。

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已有近300只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目录。公募基金行业受托管理各类养老金资产超6万亿元。《实施意见》提出,推动将符合条件的指数基金等权益类公募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范围。

“公募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范围,丰富了投资品种,让投资者有更多选择,投资权益市场更加便捷。”国联证券分析师朱人木表示。

助力养老金等

中长期资金保值增值

个人养老金公募基金产品的扩容是资本市场服务养老金融的重要体现,而要实现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的稳健增值,还需要进一步打通保险资金、企业年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痛点堵点。

保险资金是养老金融的重要资金来源,尤其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作为养老金体系的第一支柱,为养老金融体系奠定了基础。《实施意见》提出,推动完善保险资金权益投资监管制度,更好鼓励引导保险公司开展长期权益投资,扩大保险资金开展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范围。

华夏基金表示,鼓励保险资金进行长期权益投资,将更好地发挥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的稳定器作用。

企业年金是养老金体系第二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意见》提出,支持具备条件的用人单位探索放开企业年金个人选择,鼓励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人探索开展差异化投资。

工银瑞信基金表示,鼓励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人开展差异化投资,能够使不同机构敢于买入并长期持有相对应的权益资产类别,企业年金资金持仓股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资本市场带来长期稳定的优质资金。

《实施意见》提出,推动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建立健全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这将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堵点,进一步加快推动和落实养老金、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

拓宽养老产业

融资渠道

“我国已初步形成涵盖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的框架体系,但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中信建投证券政策研究组首席分析师胡玉玮表示,因此,需要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协同发力,满足多元化养老需求,共同推动我国养老金融事业发展。

以养老产业金融为例,胡玉玮表示,银行传统借贷业务往往需要重资产作为抵押担保,但在养老服务业轻重资产逐渐分离的大趋势下,轻资产运营企业难以提供重资产抵押物,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很难帮助解决,新型融资渠道如REITs等尚未完全打通。

《实施意见》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健康、养老等银发经济企业股债融资,探索以养老设施等作为基础资产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和REITs。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