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可持续债券市场正处关键跃升期,全球累计发行规模达40万亿元,中国位列前三。绿色债券占主导,低碳能源与交通为主要流向。市场向规范、透明和国际化迈进,绿色熊猫债等推动全球标准互通。

新华财经北京7月22日电(王菁)伴随政策持续发力与国际合作深化,中国可持续债券市场正处于关键跃升期。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球GSS+累计发行规模已达40万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累计发行规模达到4万亿元人民币,位列全球前三。

市场人士表示,自2020年以来,中国可持续债券市场的可信度不断提升。2024年新发行债券中,约六成符合CBI方法学要求。绿色债券仍占发行主导,截至2024年底,我国GSS+债券市场仍以绿色债券为主,占累计发行总量的80%。低碳能源与低碳交通仍是绿色债券募集资金最主要的流向。

“短期限债券仍占绿色债券市场主导地位。2024年89.9%的中国绿色债券期限在5年及以下。”报告相关负责人称。此外,第二方意见(SPO)在我国绿色债券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带有SPO发行的债券占比达61%。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首席执行官Sean Kidney表示,中国可持续债券市场仍向更加规范、透明和国际化迈进。

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企业与投资银行业务总经理施旅表示,随着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国际化步伐日益加速,他们更频繁在国际市场通过可持续金融工具进行融资。国务院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强调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大湾区的GSS+债券市场展现出显著的支撑潜力。

近年来,我国通过强化监管、优化制度设计和跨境合作,推动可持续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为“双碳”目标提供资金支持并巩固全球绿色金融领导地位。绿色债券信息披露要求不断收紧,在转型金融领域,中国人民银行已率先在钢铁、电力等高排放行业试点制定转型金融标准。

此外,绿色熊猫债为外资参与以人民币计价的绿色债券市场提供了关键渠道,与欧盟和新加坡联合发布的多边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推动了全球标准互通。我国可持续债券市场正朝着更规范、透明与国际化的方向迈进,渣打银行将继续通过与客户的深度合作,为他们落地更多创新的可持续金融解决方案。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我国可持续债券市场稳健发展的同时,也展现出新的发展趋势,首次发行绿色主权债券,并在绿色熊猫债等领域取得积极进展,这将进一步推动可持续债券市场的高水平双向开放。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