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城投债市场:净融出扩大,利差收窄,稀缺性凸显
AI导读:
上半年城投债市场融资规模收缩,净融出同比扩大超55%,退平台公示数量166家。二级市场收益率下行,利差收窄超30bp,低等级、长期限利差压缩明显。化债政策高压延续,优质城投债稀缺性将进一步凸显。
上半年已过,随着2万亿置换债发行进度临近尾声,各地化隐债、“退平台”进度不断推进,城投平台融资规模持续收缩。据Wind数据统计,全市场发行2997只城投债合计规模17793.97亿元,融资净流出2924.07亿元,较去年同期扩大55.78%。城投债加权平均发行利率较去年年末下行11bp,超5%票息发行的仅剩1只。
二级市场收益率方面,在化债支持及债市整体的推动下,城投债收益率进一步下行,城投债利差快速收窄,低等级、长期限的利差压缩更为明显。业内人士认为,城投债信用利差仍有压缩空间,下半年优质城投债的稀缺性将进一步凸显。
城投债净融出同比扩大超55%,退平台公示数量166家
截至6月30日,全市场发行2997只城投债合计规模17793.97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下滑6.72%和13.21%。净融资额方面,今年上半年净流出2922.0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5.78%。从月度维度看,仅2月份城投融资新增511.31亿元,其余月份月均融出在600亿元以上。

从融资节奏上看,各行政层级的融资平台悉数下降,其中区县级平台融资规模下行较大。财联社注意到,12个债务化解重点省份对“退平台”工作的信息披露意愿更为强烈,多个省份明确表明力争将于今年年底完成融资平台清零。今年上半年公示退平台的数量166家,其中138家为区县级平台。
提前兑付方面,今年已有119只债券公告兑付方案,合计规模483.68亿元,其中92只兑付方案通过,兑付价格以面值为主。从行政级别来看,地市级提前兑付数量最多达到59只;从省份来看,重庆市提前兑付数量最多,为19只。
财联社还注意到,不少发达省份如江苏省近期开展专项债券置换隐债情况监督,浙江省首发了用于收购存量商品房的专项债,一定程度上有望缓解相关城投企业的去化压力。与此同时,债市“科技板”的加速推进,有望成为城投产业化转型提供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的重要抓手。
上半年城投债利差收窄超30bp,低等级、长期限的利差压缩更为明显
二级市场方面,随着市场利率走低,城投债发行利率持续走低,市场供给不平衡也加剧利差不断收窄。6月城投债加权平均发行利率约为2.21%,较去年12月末的2.32%下行11bp。今年以来,城投债最高发行利率为5.25%,其余新发债券利率均低于5%,而去年同期最高发行利率达到7%,超5%的多达38只。
投资者对城投债的配置需求依然旺盛,优质城投债市场竞争加剧,收益率持续下行,利差不断收窄。截至6月30日,全国城投债利差累计收窄31.24bp,其中贵州省、辽宁省和青海省收窄幅度位列前三。全国31个省市区域,仅内蒙古发行的城投债利差有所走阔。
业内人士表示,5月一揽子货币政策落地,资金中枢整体下移带动信用债大幅走强,持续回升的理财规模是助推利差快速压缩的重要原因。后传导至长端,导致城投债收益率随之被动抬升,信用利差因利率上行被动走阔,不过5月和6月货币政策偏积极,央行也通过 MLF 和买断式逆回购释放流动性,资金需求回暖,对于低等级、长期限的利差压缩更为明显。
化债政策高压延续,优质城投债的稀缺性将进一步凸显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各地化隐债有序推进下,仍有不少违规使用资金案例出现。审计署公布《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披露了地方债务管理相关的两大问题,财政部也通报了6起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
中诚信国际认为,此次审计报告再度披露隐债问责相关问题,彰显了中央对隐性债务问题遏制增量、化解存量的态度,化债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仍需促进债务形成机制转变和深层次体制问题的解决。
展望下半年,政策延续性将成为决定城投债市场走向的核心因素。化债政策大概率会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地方政府仍需通过债务置换、资源整合等方式降低存量债务成本,缓释偿债压力。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或有望维持高位,为城投平台债务风险化解提供资金支持,优质城投债的稀缺性将进一步凸显。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