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银行可转债市场经历显著变化,南京银行等银行宣布赎回可转债。据数据显示,市场上存续银行可转债数量有限,且面临新增发行困难。发行可转债是银行补充一级资本的重要方式,但面临多重约束。未来,银行可转债大幅退场将影响理财产品资产配置。

财联社6月10日讯(记者彭科峰)又见银行可转债退场!6月9日晚间,南京银行发布公告称,其发行的可转债触发有条件赎回条款,公司决定行使“南银转债”的提前赎回权。这标志着市场上又一只稀缺的银行可转债标的即将退场。

近期,银行可转债市场经历了显著变化。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9日,市场上仅有10只存续银行可转债。年内,中信银行、浦发银行等发行的可转债也将到期。如无新发行,今年末市场上的银行可转债数量或将降至个位数。

发行可转债是银行补充一级资本的重要方式。然而,近期银行可转债的发行遭遇困境。民生银行500亿元可转债筹备多年,于2023年下半年正式告吹。某江浙沪上市银行内部人士表示,短期内或很难有新的银行可转债获批,但仍有其他银行在积极筹划中。

南京银行的案例凸显了银行可转债的退场趋势。该行股票在特定交易日内收盘价不低于“南银转债”当期转股价格的130%,触发赎回条款。南京银行将赎回登记日在册的“南银转债”,有助于该行补充资本金,持续发展。

2025年未过半,市场上已发生多起银行可转债触发强赎案例,包括成都银行、杭州银行、苏州银行等。分析师指出,银行股价的大幅增长助力了债转股比例的增加。

尽管发行可转债对银行具有重要意义,但新增发行仍面临多重约束。近年来,可转债审批程序严格,且市场接受度成为制约因素。此外,监管部门规定,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不得破净,转股价不得低于净资产等,增加了发行难度。

多名业内人士表示,银行发行可转债前需做更多工作,包括大股东是否有实力、有意愿接手。未来,银行可转债大幅退场将影响一些理财产品的资产配置。然而,当前发行可转债也非银行的唯一选择,部分小银行在信贷需求不畅的背景下,缺乏大幅扩张资本的意愿。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