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4月以来,对等关税导致经济预期波动,推动利率下行,信用债换手率上升,抢券热潮涌现。数据显示,4月第二周金融债与非金信用债日均成交额显著增加。多位业内人士预测,信用债抢券热潮或将持续,供需错配下利差压降空间存在。

  4月以来,对等关税导致经济预期波动,推动利率快速下行。随着市场流动性改善,市场买盘情绪逐渐升温,信用债换手率呈现上升趋势,抢券热潮迅速涌现。

  财通固收统计数据显示,4月第二周,金融债与非金信用债日均成交额达到2577.5亿元,环比对等关税落地前一周,日均增加640.9亿元,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

  “4月初美国超预期关税政策落地后,信用短端收益被非银资金快速抢占,目前短端利差空间有限,询价难度增加。因此,我们加大了5年期附近绝对收益相对较高的债券选择力度,从分位数来看,AA+级5年期品种信用利差相对较高”,某券商交易员表示。

  多位业内人士预测,信用债抢券热潮或将持续。考虑到二季度信用债供需错配,国泰海通固收分析师张紫睿指出,信用债利差压降空间仍然存在,表现或将强于利率债。

  张紫睿认为,历史数据显示,信用债供给常在一季度放量,二季度则普遍回落。特别是5月,受到年报及一季报财务数据披露影响,往往成为信用债供给的低谷。

  Wind数据显示,一季度非金融信用债累计发行规模3.21万亿元,同比下滑10%,净融资更是同比下滑42%至4438亿元。二季度初至今,非金融信用债发行7515.21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80.21%。

  需求方面,业内人士指出,4月是银行理财季节性配债的重要时期,银行理财作为信用债的第一大需求方,其规模增长将带动信用债需求。

  “银行理财规模增长后倾向于购买信用债,且通过信用债ETF等方式增配。信用债ETF可通过质押式回购放大杠杆,增厚收益,推动二级市场交易活跃度提升”,业内人士表示。

  机构行为也反映出信用债抢配的火热。数据显示,自3月第二周以来,基金连续大幅净买入信用债,截至4月13日,近6周累计净买入信用债规模达2258.81亿元,理财同期净买入信用债也达到579.94亿元。

  张紫睿表示:“4月初美国超预期关税政策落地,市场博弈情绪反复,利率短期或宽幅震荡,而信用债票息确定性更高。”

  机构人士建议,鉴于信用短端绝对高收益品种稀缺,后续供需失衡可能推动久期行情。机构可结合自身负债端稳定性和市场流动性变化,适度拉长投资期限至3-5年,以增厚收益。同时,需持续跟踪资金面变化,若资金面回归常态宽松,则可关注信用债杠杆套息空间。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