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科技板”助力科技企业债券融资
AI导读:
债市“科技板”旨在打破传统债券发行结构,为科技企业打造全周期融资平台。面对机遇,投行需加速能力积累。然而,“科技板”发展仍面临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等挑战,需通过制度创新引导长期资金入场。
在政策端提出建立债市“科技板”的背景下,科技企业债券融资即将迎来制度性机遇期,为债券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华福证券债券与创新融资总部总经理蔡文忠在接受专访时指出,债市“科技板”旨在打破传统债券市场的发行结构,为科技企业打造覆盖“募、投、贷、退”的全周期融资平台。面对这一结构性机会,投行需加速能力积累,强化科技企业的识别、定价、结构设计与风控能力,以适应“科技板”的制度逻辑与产品创新。
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困境是当前债市“科技板”的重要使命。
蔡文忠表示,“科技板”的推出,是债券市场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科技企业因“轻资产、高不确定性”而面临融资难题,传统信用债市场难以满足其前期资金需求。债市“科技板”通过支持金融机构、科技企业和头部私募股权机构发行债券,形成联动机制,为科技企业提供更精准、灵活的融资工具。
具体而言,金融机构发债可拓宽科技贷款、债券投资和股权投资的资金来源,增强对科创企业的全方位融资支持;科技型企业发行中长期债券,满足其成长和成熟阶段的融资需求;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发债则能引导长期资金投向初创期科技企业。
债市“科技板”在市场定位上,更侧重于对研发投入、技术壁垒等非财务性指标的识别与定价,将在产品设计、信息披露、风险定价等方面实施差异化安排。蔡文忠透露,“科技板”将引导长期资金流向硬科技领域,如半导体、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等,弱化传统财务指标,聚焦技术壁垒与研发投入,并通过储架发行、绿色通道等政策提升融资效率。
同时,债市“科技板”将强化政策引导与市场化结合,如设立风险补偿基金、优化审批流程,并探索科技债与高收益债市场的协同机制,吸引养老金、险资等长期资本。
投行需加速能力积累以应对新挑战。
蔡文忠强调,投行在业务实践中需加强对潜在客户的挖掘、尽调及创新能力。筛选客户时,需重点关注企业的科技属性,如研发投入占比、核心技术、研发团队、专利数量及质量等。尽调方面,需关注企业的无形资产,如专利、商标等,并详细了解其对企业核心业务的支撑作用。在信息披露上,要求企业详细披露研发相关信息。
在产品层面,投行需推出更贴合科技企业融资特征的工具,如可转债、永续债等,并充分调动科技担保、知识产权质押等手段形成多元增信机制。
然而,债市“科技板”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待建等。
蔡文忠指出,科技企业风险收益特征与债券投资者偏好存在错配,需通过制度创新引导长期资金入场。当前市场关注焦点在于风险收益匹配与市场机制适配性问题。为推动债市“科技板”高质量发展,需强化顶层政策设计与执行协同,明确责任机制,突破传统债券框架,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建立差异化信用评级体系,并引导长期资金入市。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