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下行周期下,优质企业发债融资偏好增强,银行如何应对?
AI导读:
在利率下行周期,债券市场快速反映降息预期,优质企业发债融资成本优势扩大,导致银行贷款议价能力下降。业内人士建议银行采取商投联动战略应对挑战,通过为优质企业提供债券承销等服务,赚取中间业务收入,弥补利息收入损失。
在利率下行周期,债券市场迅速反映降息预期,而贷款利率调整滞后,导致优质企业发债融资成本优势扩大,尤其在中长期债券发行方面表现突出。
资金成本成为优质企业选择融资方式的关键考量。当前,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发债融资,这对商业银行带来了贷款议价能力下降、利息收入受压、资产端被迫向高风险中小微企业转移、优质客户黏性降低等一系列挑战。业内人士建议,银行应采取商投联动战略以应对这些不利局面。
贷款与债券利差持续扩大
某国有大行人士指出,当前企业发债利率下行速度明显快于同期限贷款利率,期限越长,发债利率优势越显著。
数据显示,截至3月25日,不同期限的AAA+中短期票据收益率均处于低位。随着期限增加,同期限同信用评级企业的贷款利率与信用债利率的差距逐渐扩大。
企业发债利率低于贷款利率,主要归因于利率定价机制与成本差异。债券利率由公开市场决定,优质企业往往能获得远低于银行贷款的发债利率。此外,债券融资的综合成本通常也低于银行贷款。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利率快速下行,而LPR保持稳定。企业贷款利率锚定LPR,发债利率则以国债收益率作为基准。近期,国债收益率明显下行,而LPR保持稳定,使得两者之间的利差进一步扩大。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认为,市场对未来降息降准的预期强烈,尽管市场利率快速下行,但LPR保持稳定,导致银行贷款利率与债券市场利率下降幅度不同步。此外,投资者追逐优质债券资产,进一步压低了企业发债利率。
银行议价能力受削弱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债券市场能更快反映降息预期,优质企业发债利率与贷款利率的利差将持续扩大,直至债市收益率进入上行周期。这将导致银行在与优质企业的贷款定价谈判中处于弱势地位。
在利率下行周期,头部企业凭借其信用优势率先受益,融资成本下行速度快于市场平均水平。商业银行基于审慎经营原则,更偏爱可以按时还款的优质企业。然而,银行负债端成本刚性制约了贷款定价的调整空间。在此背景下,头部企业更倾向于选择成本更优的发债融资。
曾刚指出,虽然优质企业会更倾向于发债融资以降低整体融资成本,但在选择融资方式时,还会综合考虑资金需求类型、负债结构优化及市场环境等多重因素。
从上周开始,资金面转向均衡偏松。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后续有降低波动性的需要,择机降准降息有前置落地的必要性。
商投联动寻求破局
若优质企业发债融资偏好持续增强,银行将面临传统信贷业务利息收入减少、资产端被迫向高风险中小企业倾斜等压力。实施商投联动战略是银行缓解这些压力的有效措施。
曾刚表示,优质企业转向债券市场融资会直接影响银行贷款规模,导致利息收入减少,压缩银行的利润空间。贷款减少可能迫使银行将资金投向风险更高的中小企业,增加坏账风险。同时,银行可能需要通过同业市场、债券市场配置资金,进一步承压。
商投联动策略是银行应对上述压力的重要举措。通过为优质企业提供债券承销、债券投融资等服务,银行可以赚取承销费等中间业务收入,弥补利息收入损失。同时,这种模式有助于银行维护客户关系,稳定其在金融服务链条中的地位。
近年来,商投联动已成为银行业的一个热门话题。多家银行通过组织架构调整、业务创新等方式推进商投联动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