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债市波动加剧,资金面与风险偏好成关键
AI导读:
近期,债市在“股债跷跷板效应”下波动明显加剧,2月18日更是上演V形反转。多家基金公司认为,节后融资成本居高不下、风险偏好提升是主要原因。同时,资金面偏紧也对债市造成压力。投资者需关注融资成本何时下降及市场风险偏好变化。
在“股债跷跷板效应”的影响下,近期债市的波动明显加剧。
2月18日,债市经历了一场V形反转,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跃升至1.7%,尾盘时回落至1.68%左右;国债期货全线走低,30年期主力合约一度重挫近1%,最终收盘跌幅缩窄至0.32%,10年期主力合约的当天跌幅也从0.37%缩窄至0.17%。债市波动、国债收益率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针对近期的债市调整,多家基金公司指出,节后融资成本持续高企,加之科技股的强劲上涨提振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是债券普遍遭遇调整的关键因素。同时,考虑到债市曲线趋于平缓,赔率空间相对有限,机构面临的止盈压力也不容忽视。
债市步入“逆风期”
实际上,债市自年初以来便步入调整阶段,且压力从短端向长端传导,去年一路高歌的债市步入了“逆风期”。
其中,短端回调较早开启,2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自1月3日起便呈现震荡下行态势,长端则在春节后加速回调,自2月7日以来,30年期、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分别从高点回撤了2.42%、1.18%。
多家基金公司认为,近期债市持续盘整,曲线呈现熊平态势,资金面偏紧和风险偏好的提升或是导致债市调整的主要原因。资金面、风险偏好成为影响债市的重要因素。
恒生前海债券基金经理李维康表示,年初以来的行情中,由于汇率贬值压力、政府债券前置发行、1月信贷超预期等因素,资金面有所收敛,使得短端利率上扬,利率曲线呈现平坦甚至倒挂的状态。
光大保德信基金也指出,虽然1月社融数据实现“开门红”,但实际有效信贷需求的连续改善仍有待观察,而资金紧平衡的格局短期仍可能持续。货币政策方面,当前基本面逐渐筑底及稳汇率的诉求下,货币宽松的节奏或将发生改变。
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表示,流动性收紧依然是债市的核心矛盾,春节后隔夜和7天资金利率多日倒挂,资金面紧平衡状态持续制约债市情绪。
短期看,四季度货政报告相较货政例会通稿删去“择机降准降息”,且对外部环境关注度明显提高,债市预计偏弱震荡。债市展望成为投资者关注的话题。
中长期看,1月金融数据表现较好,风险偏好回升也对债市形成一定压制。
关注机构止盈压力
面对震荡回调的债市,机构的态度也成为扰动后市的重要因素。近期,多只债券基金遭遇大额赎回,部分基金投顾组合也下调了债券仓位,机构止盈压力显现。
券商中国记者梳理发现,仅2月18日,便有多只债券基金因发生大额赎回而提高了基金份额净值精度。今年以来,因大额赎回而提高净值精度的债券基金数量也有所增加。
同时,近期一些稳健型投顾组合进行了调仓,降低了债券型指数基金的仓位。
该主理人表示,由于近期宏观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预计资金利率保持紧平衡状态。因此,在前期因加仓获得超额收益的情况下,已适度减仓,等待后续投资机会。
财通基金固收研究部负责人周岳指出,在债市低利率环境下,交易盘大幅减持短期限利率债,配置盘增配长债。但仍需关注机构止盈压力可能对债市造成的扰动。
短债修复的确定性更高
面对波动加大的债市,投资者需要关注哪些关键因素?又该如何应对?
鹏扬基金混合投资部执行总经理王经瑞认为,债市调整是否充分需关注融资成本何时下降以及市场风险偏好何时再次回落。融资成本、风险偏好成为投资者决策的关键。
具体到投资策略上,李维康表示,在当前时点,临近两会,降准可能性提高,短端安全并有潜在的修复空间。预计短债修复的确定性较高。而长期债券预计或仍以震荡调整为主。
王经瑞表示,目前适宜保持中性偏低杠杆,并保持流动性。3-5年AAA信用债机会值得关注,短端绝对票息品种依然可以作为底仓的选择。同时,在波动市场中关注信用债一级市场的配置机会。
此外,王经瑞还特别提到,可转债近期滞涨现象明显弱于正股,未来看好权益资产中长线机会。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