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二永债到期规模预计达1.2万亿元,保险机构因市场波动风险持续收缩头寸。财政部支持银行资本补充,二永债或面临赎回后置换发行。短久期二永债品种性价比回升,具备配置价值。

  财联社2025年2月7日讯 根据最新数据揭示,2025年度“二永债”(即二级资本债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到期规模预计将攀升至约1.2万亿元,这一数字较2024年全年赎回规模的1.11万亿元有显著增长。从机构维度分析,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及农村商业银行的到期“二永债”规模分别预估为6150亿元、3970亿元、1708亿元和323亿元。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最早将于今年面临赎回的是平安银行的300亿规模“20平安银行永续债01”,该债券将于2月25日到期,票面利率维持在3.85%。

  值得注意的是,年初财政部已明确表示,将通过发行特别国债来支持大型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并发行地方专项债以充实中小银行的资本金。众多分析专家指出,2025年的二永债市场或将采取赎回后置换发行的新策略,旨在降低票面利率,进一步缩减融资成本。对于持有二永债的机构而言,这或将引发比去年更为严峻的“资产荒”局面,而保险机构已在这一趋势中提前布局。

  长江证券固收团队的统计数据显示,自保险机构实施新金融工具准则后,由于二永债在会计处理上的重新分类导致市场波动风险增加,保险机构在二永债的投资头寸上持续收缩。特别是在2024年4月之后,保险机构对二永债的月度累计配置转为净卖出趋势,与一季度其他债券品种的配置增加形成鲜明对比。其中,去年12月单月合计净卖出超过700亿元,创下近两年单月净卖出量的新高。

  

  数据来源:长江固收,财联社整理。该图表直观展示了保险机构对二永债净买入量的变化趋势。

  长江固收分析师赖逸儒指出,近年来二永债收益率持续震荡下行,至去年年末,10年期AAA-评级的二级资本债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的收益率分别低至2.07%和2.16%,均触及近两年来的最低水平。若再考虑税收成本和机会成本,二永债的实际收益率更显黯淡。

  步入2025年,收益率下行的趋势依旧未改。数据显示,1月份银行二永债发行人中,江苏银行平均收益率下行9.0bp,南京银行下行8.1bp,邮储银行下行5.8bp,此外,徽商银行、东莞银行、上海银行、广州银行等机构的下行幅度均在5bp及以上。

  业内多位专家表示,在化解债务风险的背景下,2025年二永债的净供给可能整体呈现疲软态势,投资二永债或主要以结构性交易机会为主。年初受银行、保险等机构开门红活动影响,叠加配置压力相对较大,投资者或可在部分短久期二永债品种上进行战略布局。

  华西固收团队的统计数据显示,1月份在资金成本持续偏高的背景下,短久期二永债品种收益率快速上行。其中,1年期大型银行资本债收益率上行11-13bp,而中长端和低等级债券则表现平稳。具体来看,10年期二级资本债收益率大幅下行9-11bp,2-4年期AA-评级债券下行1-8bp。

  华西固收分析师姜丹认为,在当前收益率曲线走平的阶段,3年及以内中短久期二永债品种的性价比阶段性回升。例如,3个月至9个月期限的AAA-评级二级资本债到期收益率近期位于1.79%-1.93%之间,已经高于1-2年期品种(1.78%),形成收益率倒挂现象,因此具备一定的配置价值。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