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债新政3月成效显著,新发规模达8831亿
AI导读:
科创债新政落地3个月,新发规模高达8831.59亿元,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占比近36%。票面利率均值1.9282%,最低至0.01%。新增支持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发行,发债资金助力科创企业。
科创债新政落地已满3个月。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在这3个月时间里,科创债新发规模高达8831.59亿元(含拟发行金额)。其中,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新发债券规模占比近36%。
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发现,截至8月10日,科创债发行主体虽然仍以央国企、大型机构为主,但越来越多的中小机构、民营企业也参与其中。从票面利率来看,近3个月新发科创债票面利率均值为1.9282%,最低甚至能到0.01%。展望后市,华泰证券认为,科创债等新品种会在下半年迎来更多供给,部分民企债也在通过“科技板”回归发行市场。
5月7日,央行、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债市“科技板”建设的政策。券商、银行等相关各方迅速行动起来,科创债市场持续扩容。数据显示,5月7日到8月10日,全市场以公募形式累计新发的科技创新债券有700只,发行规模高达8831.59亿元(含拟发行金额)。而据Wind统计,上年同期全市场共发行了197只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总规模为2081.08亿元。两相对比,可见政策效应显著。
科创债新政的一大看点在于新增支持商业银行、证券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机构等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发债资金可通过贷款、股权投资和基金投资进入到科创企业。从数据来看,8831.59亿元规模的科创债中,金融机构主体共发行了3142.65亿元,占比接近36%。
其中,以银行的发行规模居首,共发行了2303亿元科技创新债券,涉及32家银行。交行、建行、国开行、工行、农行、中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计划发行规模均在百亿元及以上。
38家证券公司合计发行了541亿元规模的科技创新债券,规模前四的分别是:招商证券(120亿元)、中信证券(70亿元)、国泰君安(原文“国泰海通”应为笔误,此处修正为“国泰君安”)(40亿元)、中国银河证券(30亿元)。
股权投资机构方面,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规模较大的分别为北京国资公司(50亿元)、建发新兴投资(16亿元)、光谷金控(15亿元)、元禾控股(12亿元)。
发行主体在不断扩充的同时,也不断下沉到中小机构、民营企业。比如九江银行、成都农商行、青岛农商行、嘉善县金融投资有限公司、国新证券、万联证券等中小金融机构也相继发行了科技创新债券。一些民营股权投资机构,也通过创新应用增信工具成功发行科创债。
整体来看,近3个月新发的科创债还呈现三大特点:一是票面利率低。700只债券平均票面利率为1.9282%,几乎和中位数持平。以AAA级主体为例,据东方金诚分析,主体评级AAA级科创债加权平均发行利率明显低于同等级非科创信用债加权平均发行利率。
二是新增的科创债发行期限多在3年以上。有12家发行主体的债券期限在15年及以上,50家在10年及以上,501家在3年及以上。3年期以上的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总规模为6732.23亿元,占整个新发规模的比重为76.23%。
三是发行主体以中央国企和地方国企为主。700只债券中,中央国企发行的有203只,地方国企发行的有369只,民营企业发行的有94只,外资发行的有1只,其余均为公众企业、集体企业等。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