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今年以来,多家银行信用卡中心迎来新掌门,面对规模收缩、风险暴露等挑战,行业正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新掌门需具备客群价值挖掘等能力,引领行业变革。

  今年以来,多家银行信用卡中心迎来“新掌门”,信用卡行业迎来变革。9月,深圳金融监管局核准曹慰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的任职资格,北京金融监管局核准孙兴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的任职资格;7月,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迎来新任总经理韩冬;6月,何春生获任中国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5月,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廖伟煜任职资格获批;3月,北京金融监管局核准肖钢华夏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任职资格。这些人事调整,实则是信用卡行业应对规模收缩、风险暴露等挑战的必然选择。

  密集的人事调整并非巧合,应该说是信用卡行业在规模收缩、风险暴露等多重压力交织下的必然选择。每一位“新掌门”既肩负着为所在银行信用卡业务破局谋新、重塑竞争力的使命,亦需扛起推动全行业走出发展困境的期待。他们需具备客群价值挖掘、风险收益平衡等能力,引领行业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

  一个不容忽视的行业现实是,过去11个季度,信用卡业务规模持续下滑。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我国共开立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7.15亿张,较一季度末的7.21亿张减少600万张。2022年三季度末,这一数字曾达到8.07亿张,此后逐季下滑,2022年末至2024年末的数据分别为7.98亿张、7.67亿张、7.27亿张。从人均持卡量看,截至2024年末,我国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0.52张,较2023年末的0.54张减少0.02张,较2022年末的0.57张减少0.05张,连续两年下降。

  规模下滑的同时,逾期金额却在攀升。截至2024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为1239.64亿元,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43%,2023年末上述数据分别为981.35亿元和1.13%,2022年末则为865.80亿元和1.00%。当前,信用卡行业正经历深刻转型,业务掌舵者的核心能力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过去聚集发卡量的规模扩张能力,转而寻求具备“客群价值挖掘、场景利润变现、风险收益平衡”的价值创造能力。

  例如,平安银行引入在招商银行信用卡业务板块深耕多年的曹慰,看中其在细分客群价值开发上的认知和经验。平安银行计划重点探索非金融属性的特色权益,将健康、医养逐步嵌入到信用卡服务体系中,围绕中高端细分客群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持续提升信用卡产品价值。而民生银行任命具备多地分行管理经验的孙兴执掌信用卡中心,希望依托其资源链接能力,打通信用卡与分行零售生态、区域场景的协同壁垒。

  “新掌门”的上任为各家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注入新的可能性,但面临的重重考验也毋庸讳言,每一步探索都需直面激烈的市场竞争、多变的客户需求与内部改革的阵痛。这些阵痛和考验,恰是行业告别粗放增长、迈向精细化价值创造的必经之路,唯有顶住压力、突破困局,才能勾勒出信用卡业务与消费需求深度适配、与银行零售生态良性共生的全新图景。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