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截至7月24日,53家信托公司披露2025年上半年财务数据,业绩分化明显。部分公司净利润超10亿,部分则亏损。业内称分化是长期主题,信托公司正加速向本源业务转型,招聘相关人才,推动业务重心从销售向资产配置+受托服务转型。

  信托公司上半年业绩陆续出炉。截至7月24日,共计53家信托公司披露了2025年上半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从业绩表现来看,4家信托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在10亿元以上,4家信托公司净利润为负。业内人士表示,在传统业务风险逐步化解、本源业务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中,分化将是信托业长期的“主题词”。

  信托上半年业绩分化

  近日,陕国投A公告称,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3.67亿元,同比减少2.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6亿元,同比增加5.74%。截至上半年末,总资产为267.9亿元,较年初增长超5%。

  国网英大近期公告称,上半年英大信托实现营业总收入19.41亿元,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达14.44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7.9亿元,实现净利润13.62亿元。相较2024年半年度未经审计母公司财务报表来看,今年上半年英大信托的营业收入、净利润等主要指标均实现正增长。

  有人欢喜有人忧,部分信托公司上半年业绩欠佳。

  电投产融公告显示,截至上半年末,百瑞信托资产总额为121.38亿元,净利润为-0.25亿元。这是百瑞信托首次出现亏损。

  另外,五矿信托上半年营业收入为4049.78万元,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5.56亿元,同比下滑近40%;净利润为-2.68亿元,而去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88亿元。华澳信托上半年利润总额为-6.19亿元,在52家信托公司中垫底。

  转型节奏各异

  在业内人士看来,行业转型过程中,分化是必然趋势。

  “有的公司在资管新规落地后便开始向本源业务转型,比如布局家族信托、标品信托等,有的公司近几年才开始重视业务转型。在优质非标资产稀缺的背景下,后者业绩显著承压。”一位资深信托研究员直言。

  该研究员称,部分转型较晚的信托公司,目前本源业务可创造的收入甚微,房地产信托积累的风险也需较长时间化解,面临“传统业务收入骤降,创新业务不赚钱”的窘境。

  回归本源业务

  随着转型对业绩提振效果愈发明显,越来越多信托公司意识到,回归本源才是长期发展之本。

  据统计,今年以来,发生高管变更的信托公司超10家,且“新帅”大多具备银行、券商等金融行业的长期从业经验。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信托公司希望通过换帅来更加敏锐地认识和把握行业发展态势,并推动公司转型发展。

  另外,今年以来多家信托公司招募本源业务相关人才,比如西部信托官网近日招募北京业务部高级经理,岗位职责包括承揽各类创新型资产管理类信托项目及资产服务类信托项目,特别是供应链金融、担保品信托、家族信托业务等。

  北京信托2025年招聘公告显示,该公司招聘业务部门总经理、业务经理,招聘部门涉及结构金融部、固定收益部、权益投资部、股权投资部、家族信托办公室等。

  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分析称,在信托业务三分类的指引下,资金端的财富管理业务处于核心地位,这将引导信托公司财富管理业务重心从传统单一的“销售”向“资产配置+受托服务”转型。因此,今年以来多数信托公司招聘业务岗主要基于业务转型、发展需求、市场竞争与业务拓展等需要开展。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