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债成金融机构负债管理新宠,6万亿发行量创同期新高
AI导读:
金融系统正经历“借钱”大潮,半年增逾6万亿元,银行、券商、保险机构纷纷转向债券市场。金融债成为金融机构负债管理的重要工具,不仅成本低,还有提升市场影响力等优势。不少银行借金融债投资实现业绩增长,金融债在化债与推动经济转型中也扮演重要角色。
“拉存款不如发债”,这句曾经在银行间的戏言,如今已成现实。当前,金融系统正经历一场“借钱”大潮,半年增逾6万亿元,创下同期新高。银行以5.38万亿元领跑,券商逼近6000亿元,保险机构增速达136.77%。在存款利率走低、居民储蓄意愿下降背景下,金融机构转向债券市场“抢钱”,这背后是低利率时代的金融逻辑变局。
2025年是金融债突破之年,截至7月10日,金融机构发债总量已达6.05万亿元,同比增长17.34%。商业银行发行量居首,达5.38万亿元,券商和保险机构发行量也显著增长。金融债成为金融机构负债管理的重要工具,用于筹措资金支持业务发展。
金融债规模攀升,本质是金融机构在负债压力下的选择。降息潮下,金融机构日子不好过,而部分金融债利率反而低于同期限银行存款。金融债不仅成本低,还有提升市场影响力等优势。证券业发行金融债有助于匹配资产和负债期限,保险公司密集发债则是基于补充资本、提高偿付能力的考虑。
不少银行借金融债投资实现业绩增长。从上市银行年报来看,债券投资收益成为驱动银行非息收入增长的关键动力。2024年,42家A股上市银行债券投资收益显著增长,其中37家实现正增长。金融债因稳定性与流动性,成为机构投资者的重要配置方向。
金融债在化债与推动经济转型中也扮演重要角色。银行发行金融债筹集资金,可用于置换高成本债务,缓解偿债压力。同时,绿色金融债、科创债等专项金融债的发行,引导资金流向重点领域,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展望未来,金融债发行利率或呈下行趋势,但业内也关注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利率波动风险。随着发行量增加,发行主体数量增多,信用评级差异加大,部分中小银行或非银机构可能存在潜在风险。央行表示将继续完善债券市场结构及制度安排,为利率市场化推进和货币政策调控转型提供支撑。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