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消费贷任务互换潜规则与KPI体系探讨
AI导读:
银行消费贷利率不低于3%红线下,基层员工通过任务互换完成考核,甚至补贴客户。线上线下利率差异存在,行业潜规则暴露考核体系问题,需构建灵活长效KPI体系。
在银行消费贷利率不得低于3%的红线要求之下,消费贷竞争暗潮汹涌。6月29日,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社交平台上“同城银行人互换消费贷任务”的喊话此起彼伏,从股份制银行到城农商行的个贷经理、柜员们,正通过互相引导客户扫码测额的方式完成考核指标,甚至出现自掏腰包补贴客户的操作。在年中考核的关键节点,这种由KPI承压催生的行业潜规则,暴露银行业考核体系的深层病灶。
消费贷任务互换成常态
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近期,在社交平台上,类似互换消费贷任务的帖子层出不穷,发帖人自称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的个贷经理、柜员等。个贷经理对任务互换的需求尤为迫切,柜员同样深陷“任务大战”。从互换的任务内容来看,大多以测额为主。多是以同城与同城之间互换,客户经理之间互相合作,各自引导自己名下有贷款需求的客户为对方完成消费贷测额任务。
入行仅一年的新人李林(化名)称,“今年行里对消费贷下达了任务指标,柜员要求不能挂零,一个季度完成一个考核指标”。李林称,她既没有稳定的客户资源,也缺乏拓展客户的经验,几番碰壁后,她想到了任务互换这一方式。李林称,“目前行内要求的规定是扫码就算一个指标,如果客户成功提额也会有其他的绩效补贴可以申请,测额成功后我私下向客户补贴50元”。
线上线下利率差异不同
从“3”到“2”,近年来,消费贷利率一路走低,部分城商行叠加补贴后甚至触及2.4%的“地板价”。今年3月,3%以下的消费贷“白菜价”被踩下急刹车,彼时,北京商报记者从多位银行业人士处证实,多家银行陆续通知,从4月1日起,叠加优惠券后的消费贷利率水平均不得低于3%这一标准,利率短期内也不会再下调。
不过,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尽管低息消费贷已成为过去式,但银行压低利率的现象依然存在。李林透露,客户通过测额扫码得到的利率较高,在额度测出后,通过线下申请放款时会拿到较低的利率,目前最低能做到3.05%。
构建灵活长效KPI体系
银行人互换指标拉KPI并不是行业秘密,小到储蓄开户、个人养老金开户、信用卡申请,大到如今的贷款扫码、放款,背后是银行业激烈竞争与不合理考核机制所致。北京寻真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德悦指出,除了传统的业绩指标,还应考虑客户满意度、服务质量、风险管理能力等非财务指标,以全面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建议,银行应采用更加灵活且长期导向的KPI体系,同时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