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日,四川达州银行等城商行国资控股比例大幅上升,但城商行仍面临资本充足率下降和资本补充压力。国资增资扩股成为新趋势,有助于提升股权结构稳定性和治理效率,但需注意公司治理完善,避免治理结构失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林秋彤北京报道

  近日,四川金融监管局正式批复了四川达州银行股权变更事宜,此次变更后,达州市高新科创有限公司对达州银行的持股比例飙升至49.2%。据公开资料,达州市高新科创有限公司由市属国企和央企子公司全资控股,这也意味着达州银行国有股权占比由去年底的22.48%大幅跃升至近64%,达州银行因此成为又一家国资控股的城商行。

  达州银行2024年年报披露,该行营业收入为13.42亿元,同比下降24.36%;净利润为3.02亿元,同比下降22.98%,净利润已连续三年呈现下滑趋势。截至2024年末,达州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1.22%,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02%。相比之下,2023年同期和2022年同期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97%和12.22%,显示资本压力逐渐增大。

  近一年来,多家城商行通过股权调整、增资扩股等方式,使国有股权占比显著提升,达到或超越50%的门槛,成功转型为国有控股城商行。

  四川省内,除达州银行外,2024年天府银行通过增资扩股引入蜀道集团作为第一大股东,国资持股比例跃升至55.96%。乐山商业银行、雅安商业银行也在2024年末提升了国有股权占比。四川省外,保定银行、乌海银行、内蒙古银行等也实现了国资控股城商行的转变,其中保定银行国有股权占比从41.94%大幅提升至80.32%。

  国资扩股增资模式更具可持续性,成为城商行资本补充的新趋势。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商业银行的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5.74%,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8.33%、13.98%、12.97%和13.48%。城商行资本充足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面临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

  近年来,城商行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等外源性方式补充资本。数据显示,2023年和2024年,城商行二永债的净融资额分别为771亿元和1180亿元。然而,2025年5月,城商行二永债的净融资量为-936亿元,且面临1708亿元的偿还高峰。

  专家指出,国资增资扩股相较于发行资本补充债券,能减缓利息支付压力,提升股权结构稳定性,对城商行而言是一种更为高效且可持续的资本补充方式。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称,国资增资入股不仅能增强城商行的资本实力,还能优化股权结构,提升治理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四川天府银行董事长黄毅也表示,国资入股不仅增强了银行资本实力,更为业务拓展和风险抵御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资入股对城商行经营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包括提升稳健发展能力、保持治理延续性、增强市场竞争力等。然而,专家也提醒,国资入股需注重公司治理的完善,避免治理结构失衡。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