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对中小银行代销理财业务提出新要求。新规将于2025年10月1日起实施,旨在规范代销业务发展。中小银行代销业务面临诸多挑战,但总体保持平稳增长趋势,未来或面临更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

  中小银行理财代销业务迎来强监管。金融监管总局日前印发《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对代销理财业务的信息披露、销售匹配、风险提示等环节提出严格要求。新规将于2025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旨在规范商业银行代销业务的发展轨道。

  我国中小银行总数约4000家,涵盖城商行、农商行、民营银行、村镇银行等。随着资管新规的全面落地,银行理财市场持续规范发展,逐渐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4年)》显示,理财公司过去一年积极拓展业务版图,加强母行以外的代销渠道建设。在已开业的31家理财公司中,仅2家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全由母行代销,其余29家均打通了其他银行的代销渠道。

  由于多数中小银行未获得理财牌照,代销理财业务成为其增加非息收入的重要途径。例如,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瑞安农商银行与多家理财子公司开展代销理财业务,累计销售额达81.5亿元。

  然而,中小银行在代销理财业务上存在诸多短板。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指出,中小银行缺乏大型银行的主导优势,品牌影响力和客户基础较弱。部分中小银行追求代销规模和短期收益,存在“重销售、轻合规”的现象,导致风险评级与产品复杂度不匹配,可能产生不当销售行为。

  此外,中小银行在选择合作代销产品时,往往依赖第三方机构,缺乏独立的尽职调查与筛选能力,导致代销产品质量不一,部分产品收益不佳,削弱了市场竞争力。

  尽管如此,银行代销理财业务总体仍呈现平稳增长趋势。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银行理财存续规模约为29万亿元,同比增加约10%。

  普益标准研究员黄诗慧表示,中小银行代销业务前景乐观。随着居民财富增长和理财意识提升,市场对理财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代销业务有助于中小银行与大型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随着金融市场的规范和监管政策的完善,中小银行或将面临更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

  从长期发展来看,中小银行加快转型,从传统存贷业务向提供财富管理解决方案转变,有望支撑银行业绩。中小银行可通过打造“平台化+定制化”代销服务体系,与头部理财公司、基金公司、信托等建立差异化合作,提升客户体验与黏性。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指出,中小银行应结合本地优势与数字化手段构建差异化策略,提升理财产品的影响力和用户信任度。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