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渠道监管再升级,新《办法》强化代销业务规范
AI导读: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加强代销业务监管,要求商业银行严格筛选合作机构,审慎准入代销产品,规范销售行为和销售渠道。新规将强化销售前置风控,禁止非本行人员在网点销售保险产品,预计对头部险企构成利好。
银保渠道再次迎来严格监管。3月21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旨在加强代销业务监管,确保商业银行严格筛选合作机构,审慎准入代销产品,并规范销售行为和销售渠道。其中多项规定直指银保渠道,尤其是银行代销保险业务。
一直以来,商业银行作为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代理保险业务的重要角色。《办法》的出台,提出了哪些新的监管要求?这些要求又将如何影响银保渠道的未来走向?
准入门槛提高
取消银行网点与保险公司合作数量限制后,银保渠道迎来新的变化。根据《办法》,商业银行在准入审查保险公司时,需重点考察其偿付能力、风险管控能力和信息披露情况。
在产品销售环节,《办法》要求商业银行对代销产品进行全面尽职调查,核实产品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并结合本机构的实际情况,形成独立、客观的准入意见。对保险产品,还需综合考虑产品类型、保障责任及保单利益水平等因素。
针对复杂保险产品,《办法》特别强调了信息披露要求:商业银行需督促合作机构定期披露分红型保险产品分红水平、万能型保险产品结算利率等信息,提升销售透明度。
业内人士指出,银行代销保险不仅是销售产品,更是对产品的“背书”。由于保险产品条款复杂,消费者往往难以理解其权益、责任和潜在风险。因此,《办法》要求银行提高销售透明度,防止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销售误导。
强化销售前置风控
《办法》的实施,强调了“销售前置风控”的重要性,使银行从单纯的“渠道提供者”转变为“把关人”。
业内人士预计,《办法》将于10月1日起施行后,将对保险市场产生深远影响,特别是对头部险企构成利好。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头部险企因具有较强的偿付能力、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和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更容易通过银行的准入审查,从而稳固与银行的合作关系,获得更多银保渠道业务机会。中小险企则需优化产品设计,提升竞争力。
重申禁止驻点销售
近期,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在银行驻点销售保险产品的情况有所反弹。《办法》重申了禁止非本行人员在网点销售的要求,以规范销售行为,避免利益冲突和误导客户。
尽管过去曾有监管放开的信号,但目前保险公司驻点银行销售保险产品仍为禁区。近年来,多家商业银行因“非商业银行从业人员在商业银行营业场所从事保险销售相关活动”被罚。
专家指出,由银行自身销售人员进行产品宣传和销售,能统一销售标准,确保合规性和一致性,防范销售误导,明确责任归属,保护银行和客户的合法权益。
保险业内人士总结道:“《办法》旨在让银行对保险代销负责,而非仅作为保险公司的流量入口。银行代销不能‘只管卖、不管后果’,否则风险终将回归银行体系。”
北京商报记者 李秀梅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