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截至4月21日,27家A股上市银行公布2024年财报,显示存放央行款项收益率逆势上升。原因包括中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稳定及海外准备金利率上调。未来随着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推进,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可能下调,上市银行存放央行款项收益率或转为下行,净息差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截至4月21日,已有27家A股上市银行公布了2024年财报。财报显示,在利率下行期,上市银行资产端贷款等各类资产收益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存放央行款项收益率却逆势上升。

究其原因,一方面,中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保持稳定;另一方面,加息周期中,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准备金利率上调,在海外拥有分支机构的国股行存放海外央行的收益率大幅上行。数据显示,2024年工行、建行、中行、招商银行等国际化业务突出的银行存放央行款项收益率高于国内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1.62%)。

展望未来,随着国内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的推进,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可能下调,上市银行存放央行款项收益率或转为下行,稳息差压力将进一步加大。这一趋势将对上市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提出新的挑战。

在商业银行的资产构成中,存放央行款项收益率的逆势上行尤为引人注目。同业资产、发放贷款及垫款、金融投资收益率均出现下降,但存放央行款项收益率却保持稳定甚至还逆势上行。例如,建设银行2024年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为3.18%,相比上年下降27BP,其中贷款、金融投资、存放同业款项及拆出资金平均收益率分别下降39BP、16BP、13BP,但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平均收益率逆势上行1BP至1.67%。

建设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变化来源:公司年报。不仅国有大行,其他类型的银行也表现出类似的趋势。中信银行、宁波银行、郑州银行等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平均收益率均有所上升或保持稳定。

上市银行存放中央银行款项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当前上市银行存放中央款项平均收益率保持稳定主要因为中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均保持稳定,2020年4月后二者的利率水平一直保持在1.62%、0.35%。此外,国际化业务突出的银行还受到国外缴纳的外币存款准备金影响,外币存款准备金利率较高,导致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平均收益率高于国内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

随着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准备金利率上调,国股行存放央行的收益率也出现上行,并高于几无海外业务的城农商行。财报数据显示,工商银行2021年存放央行款项平均收益率为1.46%,2022年后持续上升,2023年、2024年分别为1.67%、1.71%,连续两年高于国内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

随着近年来政策利率持续下调,商业银行贷款、金融投资、同业资产三大类资产的收益率逐步下降。但存放央行款项收益率却保持平稳甚至还有上升。当前上市银行存放央行款项占总资产的6%左右,其收益率平稳对稳定商业银行净息差起到了重要作用。

(数据来源:根据年报整理)

央行自1985年开始对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期间结合货币政策目标及市场利率变化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利率,不过2008年11月将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降至1.62%后再未调整,2020年4月将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降至0.35%后也再未调整。随着近年利率中枢下调,一些利率指标和存款准备金利率已发生倒挂,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改革已提上日程。

未来,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和金融市场发展情况,进一步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发挥好存款准备金工具的政策调控功能。改革的方向可能包括:取消5%的隐形底线或适当下调至3%,将中短期国债纳入存款准备金,优化定向降准考核方式等。

如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下调,上市银行存放央行款项收益率或转为下行,净息差压力可能将进一步加大。这将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和盈利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