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零售业务承压,多家银行利润负增长
AI导读:
受宏观经济形势调整、居民收入变化、净息差收窄等多重因素影响,银行零售业务面临压力。多家银行零售利润总额增速告负,个人贷款不良率持续上升。银行业开始重新审视零售转型的节奏,寻找新的增长点和业务模式。
银行零售业务承压的趋势仍在持续。
受宏观经济形势调整、居民收入变化、净息差收窄等多重因素影响,银行零售业务面临的压力从前年的初步显现,到去年已明显体现在财务指标上。这一趋势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截至4月1日,在2024年年报中披露了零售利润的6家国有银行和7家股份制银行中,零售利润总额增速全体告负。同时,多家银行的零售贷款投放出现负增长,个人贷款不良率持续上升,成为行业性难题。
二十年前,一句“不做零售没饭吃”让银行业集体侧目。然而,近年来,面对零售业务的种种挑战,银行业开始重新审视零售转型的节奏。是加速推进,还是暂缓喘息,亦或撕下零售银行标签,银行之间出现了分歧。其中,招行、中信仍表示会坚持战略定力,而平安银行则正在主动压缩零售高风险资产以“止血”。
从银行零售的经营模式来看,银行通过扩大客户和零售AUM规模来产生零售营收,其中利息收入和财富中收是主要组成部分。然而,在转化为零售利润的过程中,净息差收窄和不良风险等因素会对利润产生挤压。银行零售业务的集体失速,无疑是在这一传导途径中的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13家银行零售利润增速负增长,这一数据直观地反映了零售业务的困境。从零售盘子大小来看,据2024年年报,建行零售AUM突破20万亿元,位居行业前列。然而,零售业务的增长并未能转化为利润的增长,这进一步加剧了银行业的焦虑。
在零售营收的来源中,个人贷款的利息收入通常是主体部分。然而,从个人贷款投放情况来看,整体增速持续放缓。多家股份制银行出现了个人贷款余额的萎缩,利息收入也有所下滑。同时,个人贷款的不良率持续上升,对零售利润产生了进一步侵蚀。多家银行表示,这与居民债务周期和房地产周期的影响密切相关。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银行业并未放弃寻找零售业务的拐点。多家银行管理层表示,将采取多种措施加强风险控制,提升资产质量。同时,也在积极探索新的零售业务模式和增长点,以期重拾零售转型的信心。
银行零售业务的未来走向如何?短期内或许仍存在不确定性。然而,从长远来看,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零售业务依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银行业需要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客户需求变化。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