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应对低利率挑战,科技赋能提升竞争力
AI导读:
邮储银行面对低利率环境,提出从金融科技赋能等多角度着手应对挑战。在发布会上,邮储银行回应了资本金补充的影响及股东分红问题,并表示将强化县域金融供给,加大业务布局和信贷投放力度,持续增强内生动力。
面对持续的低利率环境,国有大行中的邮储银行如何应对挑战?今日上午,邮储银行在上交所举办2024年业绩发布会,行长刘建军坦言,当前银行正面临低利率环境,且“2025年息差有望继续下行”。但刘建军强调,邮储银行将从金融科技赋能等多角度着手,力求“从微利的干毛巾中挤出水来”。
资本金补充有何影响?是否影响股东分红?邮储银行在发布会上逐一回应。3月30日,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集体发布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的公告,其中,财政部拟作为战略投资者,合计认购5000亿元。对此,邮储银行董事长郑国雨表示,特别国债的首批注资1300亿元,预计将提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5个百分点,帮助邮储银行突破资本瓶颈。
邮储银行副行长姚红进一步指出,该行自2020年初全面加速高级法建设工作,风险管理精细化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内部评级模型已全面覆盖主要信贷资产,满足了监管要求。姚红还透露,邮储银行已基本完成高级法实施申请材料的内部准备,正积极与监管沟通,有信心达成实施目标。
此外,针对行业普遍面临的息差压力,邮储银行给出的判断与其他国有大行一致,预计2025年净息差还将有下行的可能。刘建军表示,LPR调降、存量放贷按揭利率下降都会给银行带来压力,但邮储银行将全力提升资产负债管理的灵活性、有效性,加强息差管理。
同时,邮储银行将进一步强化县域金融供给,围绕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加大业务布局和信贷投放力度。针对不良问题,姚红表示,邮储银行个人信贷客户数量较多,但户均资产数量较小,且抵押类占比较高,实际损失水平较低。2025年,邮储银行将进一步发挥数字化风控作用,加强信贷管理。
“历史的车轮从不为迟疑者停留。”刘建军认为,尽管当前面临诸多压力,尤其是低利率环境,但邮储银行将依托科技赋能,秉持长期主义精神,持续增强内生动力,从微利时代的干毛巾里不断拧出水来。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