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净息差收窄问题,指出银行资产端贷款收益率下滑是主要原因,并强调了银行亟需提升专业化能力以实现客群结构转型。文章分析了贷款利率的决定因素、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的利率下行趋势,以及客群结构转型作为根本出路的重要性,提出了商业银行应主动调整客群经营策略,构建匹配新客群结构的风险管理模式。

文/ 刘晓曙青岛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净息差持续收窄的困扰,主要因银行资产端贷款收益率下滑。银行亟需提升专业化能力以实现客群结构转型。市场普遍焦虑,银行努力寻找突破口,有的压降负债成本,有的选择提升风险偏好客户下沉。实际上,贷款利率大幅下行的重要原因是银行客群结构未能适应经济结构变化。

一、贷款利率由什么决定?银行贷款利率定价综合考虑资金成本、信用成本等因素,但还受企业资本投入回报率和竞争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企业资本投入回报率决定贷款利率上限,市场竞争最终形成贷款利率。

二、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的利率下行。我国银行业面临宏观经济挑战,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是关键变量。利率走势通常呈现三阶段特征。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时期,商业银行服务对象仍聚焦传统经济企业,信贷资产结构在经济结构转型冲击下贷款利率持续下降,主要通过资本投入回报率渠道和市场竞争渠道发挥作用。

三、客群结构转型才是根本出路。客群是银行发展的根基,很多银行采取简单“客群下沉”策略应对净息差下降,但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客群结构转型。商业银行要主动调整客群经营策略,逐步降低对传统经济领域的依赖,积极拓展新兴经济领域客群,同时构建匹配新客群结构的风险管理模式。

(声明:以上观点仅为个人意见,不代表所在单位意见。)

[1] 政信类业务对利率不敏感,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2]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传统经济主要分布于房地产业、建筑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