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出台,银行理财市场迎双轨竞争时代
AI导读:
3月21日,《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正式出台,标志着银行代销业务迈入规范化新时代。未来银行理财市场竞争将呈现“渠道为王”与“产品为王”并行的双轨格局,中小银行面临转型压力,代销业务或成新机遇。
3月26日,中信证券研报指出,近年来,我国银行理财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母行代销、他行代销和直销渠道不断拓展,中小银行正面临业务转型的巨大压力。3月21日,备受瞩目的《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正式出台,标志着银行代销业务迈入了一个更加规范化的新时代。未来,银行理财市场的竞争将呈现出“渠道为王”与“产品为王”并驾齐驱的双轨格局。
受银行存款利率持续下行的影响,我国银行理财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2024年,全国共有179家银行机构和31家理财公司累计新发理财产品3.08万只,募集资金总额高达67.31万亿元。截至2024年末,全国共有218家银行机构和31家理财公司有存续的理财产品,数量达到4.03万只,存续规模更是攀升至29.95万亿元。从机构类型来看,截至2025年1月末,理财公司存续产品数量为2.36万只,存续规模达到25.76万亿元,占全市场的比例高达89.36%,而各银行自营的理财产品数量和金额均远不及理财公司。


3月2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发布了《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
该《办法》对合作机构管理、代销产品准入、销售管理、存续期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尽且严格的规定,特别是在系统管理和数据安全、客户信息保护、非标和私募类产品准入、产品存续期管理等关键领域,进一步明确了销售机构的管理要求和相关义务。这一《办法》的出台,将促使金融机构通过规范经营有效减少市场乱象和风险事件的发生,进而提升金融行业的整体形象和声誉,推动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目前,理财公司主要通过直销、母行代销和他行代销三种渠道销售产品,其中母行代销是主要渠道,他行代销规模持续扩大,而直销渠道仍处于建设初期。
截至2024年末,理财公司产品通过母行代销的金额占比约为72%,他行代销占比已接近30%。2025年1月末,行业排名前八的理财公司直销渠道合计存续规模尚不足1000亿元。展望未来,随着货币政策或延续宽松基调,存款利率预计将维持在低位。因此,他行代销前景广阔,规模有望继续增长,占比或进一步提升至40%以上。


中小银行在自营理财业务方面面临诸多挑战,代销业务或将成为其新的发展机遇。
在严格的监管环境下,由于客户规模、专业能力和系统建设成本等因素的限制,未成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无法满足准入条件,而已成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通过发行自营理财产品获取市场份额的难度也较大。因此,中小银行将更多地转向代销他行产品,通过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货架体系来获取市场份额。
未来,银行理财市场的渠道竞争将呈现“渠道为王”与“产品为王”并行的双轨格局。
渠道拓展能力将直接决定市场份额,而产品创新、科技赋能及客户服务体验则构成了差异化的护城河。在渠道方面,各大理财公司将持续拓宽他行代销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在产品方面,当前银行理财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未来需要在产品结构和资产配置上增加多样性,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在客户服务方面,理财公司将利用科技赋能,通过提供优质的数字化服务来增强客户粘性。头部机构将凭借规模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而中小银行则需通过差异化定位实现突围。
风险因素:宏观政策调整超预期、权益市场波动风险、债市波动风险以及理财赎回风波再现。
(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