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全国性银行纷纷关闭信用卡异地分中心,民生银行和交通银行成为最新两家。此举旨在节约成本、降本增效。同时,信用卡不良资产打折抛售成为社会热点,显示信用卡市场高峰期已过。

  财联社3月18日讯(记者彭科峰)又见全国性银行大规模关闭信用卡异地分中心,引发行业关注。

  3月17日下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官网披露,已批准中国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东北分中心终止营业。继交通银行之后,这是又一家全国性商业银行跟进关闭信用卡异地分中心,今年以来关闭数量已首度破十。

  民生银行信用卡东北分中心、华北分中心相继终止营业

  昨日,大连金融监管局发布行政批复,批准中国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东北分中心停止运营。此前,该行华北分中心也已获批终止营业。

  民生银行的这一系列动作并非孤例。今年以来,该行已两次出手关闭信用卡异地分中心。

  北京金融监管局于3月7日发文,同意中国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华北分中心终止营业,并要求做好后续业务划转、人员安置等工作。

  不到两周内,民生银行华北、东北两家信用卡异地分中心相继关闭。

  民生银行此举背后有何考量?未来是否会全面关闭异地信用卡分中心?记者多次联系民生银行相关人士,但截至发稿时未获答复。

  信用卡异地分中心撤并潮持续,交通银行已多次出手

  在民生银行之前,交通银行已率先关闭多家信用卡异地分中心。据各地金融监管部门公布的信息,今年前两个多月,交通银行已撤并8家信用卡异地分中心。

  包括南昌、深圳、兰州、贵阳、福州、天津、阜阳、宁波等地的交通银行信用卡分中心均已被批准终止营业。

  业内人士透露,银行关闭信用卡异地分中心是出于经营管理的需要,是在监管机构指导下变更管理模式。

  然而,也有江浙沪银行内部人士表示,信用卡异地分中心此前大规模设立是为了提升运营效率,如今发卡量和交易量增速放缓,撤并可节约成本。

  此外,近期信用卡不良资产打折抛售的新闻也频频成为社会热点。

  例如,3月12日,平安银行在银登中心披露了一则个人不良贷款(信用卡透支)转让项目公告,拟转让一笔未偿本息总额为1.87亿元的资产包,竞价起始价格仅为768万元。

  分析师指出,信用卡消费易受经济大环境影响,不良问题日益暴露,但市场化处置方式无需过度解读。整体来看,信用卡市场高峰期已过。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