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悦城地产私有化,房地产行业新趋势引关注
AI导读:
2013年上市的大悦城地产,2025年将私有化退市。其是中粮集团旗下商业地产平台,因股票流动性低等原因选择私有化。近年来房企私有化案例增多,克而瑞认为市场经营压力、战略效率需求、行业环境变化是主要原因,未来2-3年行业或经历更彻底洗牌重组。
2013年上市、2025年私有化,这家地产央企的上市之路即将结束,这一动态引发了市场对房地产行业新趋势的关注。
11月17日,大悦城地产(00207.HK)宣布,在今日举行的法院会议上,亲身或委派代表出席法庭会议并投票的计划股东,已批准通过私有化的决议案。待计划生效后,大悦城地产在联交所的上市地位,预期将于11月27日正式撤销。
大悦城地产是中粮集团旗下的商业地产平台。截至2024年末,大悦城地产布局了全国五大城市群,拥有或管理32个大悦城、大悦汇和其他商业项目,以及一线城市投资物业、销售物业、多地豪华酒店等。
目前,中粮集团的地产平台还有A股上市的大悦城控股,大悦城地产是大悦城控股的并表子公司。这种“A控红筹”的架构,在业内不算特别普遍。今年七月底,大悦城控股正式宣布,大悦城地产将通过协议安排的方式回购股份,并计划在香港联交所撤销上市地位,回购的总代价约29.32亿港元。
在业内看来,股票流动性低、融资功能受限、当前架构增加了公司治理复杂性等原因,是大悦城地产选择私有化的主要原因,也能为投资者提供退出机会。在股权结构方面,协议安排前,大悦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64.18%,得茂持股2.58%,计划股东持股33.24%。协议安排后,大悦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将增至96.13%,得茂持股3.87%。
这意味着,如果私有化通过并落地,大悦城将几乎全部控股大悦城地产。“交易完成后,公司将增厚对大悦城地产的权益,有利于提升归母净利润。”大悦城称。过去三年,大悦控股城业绩持续亏损,2022年亏损28.82亿元,2023年亏损14.65亿元,2024年净亏损约29.77亿元,三年合计亏损规模超过70亿元。
不过,到2025年上半年,大悦城控股实现“扭亏为盈”。如今大悦城地产私有化计划通过,生效后也将增厚其对大悦城地产的权益,进一步提升其利润表现。近年来,选择私有化退市的房企案例增多。2021年9月,首创置业打响“第一枪”后,中国金茂旗下的中国宏泰发展、华发股份的华发物业、首创集团的首创钜大也相继宣布私有化退市,近期则有大悦城地产、五矿地产。
克而瑞认为,房企及旗下企业私有化退市,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市场与经营压力方面,企业股票流动性不足,股东难以在不影响价格的情况下大量出售股份;融资功能丧失,房企股价长期低迷,限制了从资本市场筹资的能力;连续亏损与债务危机压力,也迫使房企考虑私有化退市。二是战略与效率需求方面,私有化有助于企业实施长期战略,提升业务灵活性。减少监管成本也是重要因素,作为上市公司需要满足一系列监管要求,增加运营成本和管理复杂性,私有化后可更灵活地进行战略决策。三是行业环境变化方面,由于当前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市场环境复杂多变,房企销售规模连年下滑,私有化是行业深度调整期的必然现象。“未来2~3年,这一趋势或仍将持续,行业将经历更彻底的洗牌和重组。”克而瑞称。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