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债务重组新进展:融创碧桂园引领行业风险化解
AI导读:
近日,融创中国和碧桂园的境外债务重组方案相继获批,标志着房企债务重组取得重大进展。融创成为首家境外债基本清零的大型房企,碧桂园方案也获高票通过。21家出险房企化债总规模约1.2万亿元,将极大减轻短期偿债压力。专家指出,房企仍需解决经营业绩改善、保交付任务收官等考验,并尝试设计诚意方案、利用政策工具、结合经营转型等方式寻求突破。
近日,多家房企债务重组取得重大进展,房地产行业风险化解迎来关键时刻。其中,融创中国和碧桂园的境外债务重组方案相继获得通过,为行业树立了标杆。
11月5日晚间,融创中国发布公告称,约96亿美元的境外债务重组获香港高等法院批准。至此,重组计划条件均已达成,这标志着融创正式成为首家境外债基本清“零”的大型房企。11月6日早间,碧桂园发布公告称,其境外债务重组方案在11月5日的债权人会议上获得高票通过。中指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21家出险房企债务重组、重整获批及完成,化债总规模约合人民币1.2万亿元,将极大减轻这些企业在短期内公开债务偿还压力。
业内人士认为,出险房企债务重组及重整获批,将加速整体房地产风险出清进程。融创成为完成境内外债务全部重组的大型房企,为其他出险房企债务重组提供了借鉴参考。建议出险房企通过设计更具诚意和灵活性的重组方案、积极利用政策工具并寻求专业协助、将化债与根本性的经营转型相结合等方式,推动债务重组的进程并为长远发展创造条件。
融创境外债重组方案获法院批准,标志着其成为第一家完成境内、境外债务全部重组的大型房企。自今年初宣布启动境外债重组,4月公布重组方案,6月即迈过75%支持率门槛,10月获98.5%债权人投票赞成……融创境外债重组在过去10个月的时间里稳步推进。据了解,在境内、境外债务重组成功的合力作用下,融创整体偿债压力预计下降近600亿元,每年可节约大量的利息支出,资产负债表迎来实质性修复。目前,融创正全力以赴冲刺全年超5万套的项目交付,预计在年底基本完成全部保交付任务。
对于融创此次债务重组完成,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认为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减少债务规模,债务压力骤降。二是修复资产负债表,有利于可持续经营。不过,刘水同时指出,尽管债务重组取得重大进展,但融创仍面临几大考验。一是经营业绩的改善。债务重组解决了“存量”问题,但公司未来的健康发展最终要靠自身的“造血”能力,市场销售的持续回暖是其恢复现金流和盈利的关键。二是“保交付”任务的收官。“保交付”是当前融创的首要工作,也是评估其经营是否步入正轨的核心指标,公司正全力以赴冲刺全年的交付目标,预计在年底基本完成全部任务。这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对于恢复市场信心、维持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三是销售与资产盘活的压力。虽然上海、北京等地的高端项目(如“壹号院”系列)销售表现亮眼,但公司整体合同销售金额仍面临压力,如何加速其他项目的去化,并成功盘活剩余的存量资产,是融创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碧桂园境外债务重组方案获债权人高票通过,同样引发市场关注。11月6日早间,碧桂园发布公告称,其境外债务重组方案在11月5日的债权人会议上顺利通过。在两个债务组别的投票中,均获得出席并投票的债权人中超过75%债权金额的赞成票。其中,组别一(银团贷款组别)赞成票对应债权金额占组别一出席并投票债权金额的83.71%,组别二(美元债及其他债权)赞成票对应债权金额占组别二出席并投票债权金额的96.03%,达成裁定通过的必要条件。对于碧桂园的债务重组新进展,刘水认为,这标志着碧桂园债务规模明显下降,修复资产负债表。碧桂园重组约177亿美元(约1270亿元人民币)债务,预计削减有息负债约117亿美元(约840亿元人民币),债务总额大幅降低,资产负债表将显著修复。同时,财务成本下降,期限显著拉长。新债务工具融资成本大幅降至1.0%—2.5%,最长债务期限延长至11.5年,每年可节省巨额利息支出,且未来5年内无集中兑付压力,为经营恢复提供了宝贵的缓冲期。此外,碧桂园提供多元化组合选项,控股股东展现诚意。碧桂园提供“现金回购+股权工具+新债置换+实物付息”等多元组合选项,债权人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方案,多元工具组合提升了方案通过的可能性。控股股东带头将11.48亿美元股东贷款全额转股,控股股东转股也展现了支持诚意。
中指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21家出险房企化债总规模约合1.2万亿元,将极大减轻这些企业在短期内公开债务偿还压力。出险房企债务重组及重整获批,将加速整体房地产风险出清进程。在刘水看来,融创成为完成境内外债务全部重组的大型房企,为其他出险房企债务重组提供了借鉴参考,比如提供多元化的选择方式和实际大规模削减债务规模,为行业风险出清提供了范例。刘水指出,当前部分出险房企进行债务重组存在较多困难。一是市场环境挑战。商品房销售额显著下滑,房企销售回款艰难,现金流紧张,削弱偿债基础。资产价格下行,可用于抵押或处置的资产价值缩水,增加了债务重组的难度。二是债权博弈复杂。债权人(如债券持有人、银行、信托等)诉求多样,难以就削债比例、还款期限等关键条款达成共识。三是企业自身局限性。企业“造血”能力不足,主体信用受损导致融资渠道基本关闭,销售端也难以获得购房者信任。刘水认为,出险房企仍可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推动债务重组的进程并为长远发展创造条件。一是设计更具诚意和灵活性的重组方案。这是争取债权人支持的关键,方案应多样化,例如包含现金回购、债转股、资产抵债、长展期等多种选项,以满足不同债权人的需求。关键在于展现诚意,避免被认为是在“恶意逃废债”,例如可以考虑提供部分优质资产作为增信措施。二是积极利用政策工具并寻求专业协助。房企可以关注并争取进入各地的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以保障具体项目的顺利推进,从而间接缓解整体压力。对于债务结构特别复杂的企业,可以考虑引入资产管理公司(AMC)参与重整,利用其专业经验处理不良资产,并为可能引入战略投资者创造条件。三是将化债与根本性的经营转型相结合。必须认识到,债务重组只是“输血”,解决暂时的流动性危机,而根本出路在于恢复企业自身的“造血”能力。这意味着房企在化债的同时,必须全力保障项目交付,以重建市场信心。同时,应根据自身情况探索向不动产运营服务商、城市更新等符合政策导向的新发展模式转型。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