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租赁条例实施,推动行业迈向新阶段
AI导读:
《住房租赁条例》正式施行,推动住房租赁市场走向法治化、规范化。条例实施促进住房租赁行业独立发展,纳入城市治理长期议程。租赁住房经济地位提升,市场机制优化,公众认知提高。行业迎来金融创新产品支持,迈向高质量、可持续成长路径。
活动现场李莎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北京报道 住房租赁行业正迎来结构性变革,住房租赁市场迎来新机遇。今年9月,《住房租赁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作为我国首部住房租赁领域行政法规,其出台标志着住房租赁市场从粗放发展迈向法治化、规范化新阶段。日前,第七届领航·住房租赁产业国际论坛在京举办,探讨《条例》施行对住房租赁行业的影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会长柴强在会上表示,制定《条例》的目的之一,是补全“租”的短板,完善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柴强指出,“多渠道增加租赁住房供给,住房租赁市场更规范了,租赁住房更好了,加上‘租购同权’等政策支持,越来越多的人将选择租房住,租赁市场空间会更大。”
在与会专家看来,《条例》的实施,推动了住房租赁行业逐步发展为独立的产业主体,正式纳入城市治理、住房保障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长期议程。这不仅为行业带来了更加专注的政策研判、差异化的资源配置、机制性的金融支持和系统性的产业引导,还使其在房地产行业中的地位变得更加明确和重要。
ICCRA住房租赁产业研究院院长赵然指出,住房租赁行业正从“模糊边界”走向“产业显形”。这一变化不仅体现在行业对经济活动的贡献日益显著,还体现在市场机制的优化和公众认知的提升上。具体而言,市场化长租房与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推动使得住房租赁的经济地位不断增强,相关统计口径和测算体系的逐步完善为市场机制的健康运行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持。同时,随着租赁产品多元化,从单一的临时居住需求到长期居住需求的转变,公众对住房租赁的认同度与信任度逐步提升。这一转变不仅提高了市场的透明度与规范性,也推动了租赁住房服务从基础居住保障向全周期生活支持的拓展,使得租赁住房成为越来越多群体的首选。
赵然表示,《条例》为住房租赁行业带来政策支持,并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推动住房租赁行业走向精细化、产业化、长期化发展的新阶段。随着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行业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逐步迈向高质量、可持续的成长路径。
今年6月,国内首单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华夏北京保障房REITs完成扩募。9月,国内首单持有型不动产ABS——建信长租也完成扩募。信达资本董事会执行委员、中国保险资管业协会不动产投资专委会委员姜浙在会上表示,保租房REITs与持有型不动产ABS等金融创新产品的引入,使得租赁住房逐渐成为资本市场认可的长期配置标的,极大提升了行业的“可投性”和资本的可进入性,为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此外,住房租赁行业的转型也离不开“好服务”的提升。与会专家认为,随着住房租赁行业的发展,服务质量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品质运营转变。企业需要精细化运营,通过创新服务提升品牌价值。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