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江苏省苏州市在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方面持续发力,自10月9日起实施新政,多措并举促进建设。苏州累计筹集大量房源,并拟新筹集更多。新政支持产业园区配套用地及非居住存量房屋改造,发行REITs缩短回报周期,规范市场秩序。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作为长三角热点城市之一,江苏省苏州市在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方面持续发力,积极响应国家住房政策。自10月9日起,《苏州市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办法》(后文简称《实施办法》)正式实施,多措并举促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人士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截至2024年底,苏州累计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6.9万套(间),2025年度拟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1.1万余套(间),这一举措无疑为住房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实施办法》提出,支持利用产业园区配套用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利用闲置、低效利用的各类非居住存量房屋改造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后文简称“非居改住”),这一创新模式受到业内广泛关注。上海领昱公寓管理有限公司相关人士表示,此举有助于促进“产城融合”和职住平衡,解决更多新市民、青年人才的住房问题,为长三角一体化深入推进和人才跨城交流提供有力支撑。

  龙湖集团旗下龙智资管沪苏区域冠寓总监陈佳虹对上海证券报记者称,当下一些非居住业态项目出租率承压,而苏州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具备强大的人才吸引力,租赁需求旺盛,“非居改住”模式有助于提高项目出租率。不少非居住业态项目具备区位优势,轨交通勤便利,商业配套成熟,改造后将更具市场竞争力。此外,“非居改住”后,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按照居民标准执行,可显著降低租户的生活成本,提升居住品质。

  苏州工业园区恒泰租赁住房有限公司总经理戴利明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一些商业办公等类型的存量物业,虽然利用效率较低,但位置优越,体量也非常适合改造成保障性租赁住房。“非居改住”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一般一年内就能投入运营,改造周期短且改造成本较低,相比之下,新建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建设周期则需要三年左右,这无疑提高了资金利用效率。此外,《实施办法》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戴利明称,此举能够快速收回投入成本,缩短投资回报周期,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他称,《实施办法》还明确了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租金标准,并提出及时归集租金价格等信息,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避免租金贷、高收低租等现象的发生,保障租户的合法权益。戴利明表示,苏州恒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租赁住房板块已拥有20个项目、170万平方米、1.6万套的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并已成功发行了江苏省首单保障性租赁住房公募REIT,为行业发展树立了标杆。

  未来,公司希望把握保障性租赁住房新政带来的发展机遇,不断拓展更多优质项目,同时磨练团队,沉淀标准化运营体系,实现从大到强、从多到优的跨越式发展。此外,不少市场化的住房租赁企业亦希望把握新政红利,输出轻资产模式,共同推动长三角租赁市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陈佳虹称,龙湖集团旗下龙湖冠寓将为资产所有方提供全流程的咨询与运营服务,助力租赁项目实现出租率快速爬坡及长期稳健运营,为住房租赁市场贡献力量。(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