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助力,白名单项目贷款超7万亿
AI导读: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牵头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贷款超7万亿,支持近2000万套住房建设交付。协调机制与交房即交证等举措,保障购房人权益,增强市场信心。
9月2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以下简称“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介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金融监管总局”)牵头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贷款超过7万亿元,支持近2000万套住房建设交付,有力保障广大购房人的合法权益。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不仅保障了购房者权益,还成为房地产项目建设和交付的重要支撑。
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以下简称“协调机制”)是支持房地产项目建设和交付的重点举措。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协调机制引导资金精准支持“保交房”,为房地产项目注入流动性,使得楼盘能够加快完工交付。为保护购房者合法权益、实现“住有所居”提供了助力,进一步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
融资新模式落地见效
2024年1月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住建部”)、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指导各地级及以上城市建立协调机制,为房地产项目融资提供了新途径。
2024年10月份,住建部、金融监管总局联合举行全国保交房工作推进视频会议,提出进一步推动协调机制“扩围增效”,扩大“白名单”覆盖范围,确保合规房地产项目“应进尽进”,为市场注入更多信心。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协调机制建立了以房地产项目而非企业为核心、资金封闭运转的融资新模式,专注于项目本身创造和平衡现金流的能力。既满足了项目的合理融资需求,也保障了金融机构的风险防控需求,实现了双赢。
协调机制为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推进保交房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住建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白名单”项目贷款审批通过金额超过5万亿元,保交房攻坚战实现住房交付373万套,顺利完成年度既定目标,彰显了政策效果。
今年以来,协调机制持续推进,“白名单”项目贷款规模稳步增长,房地产融资环境持续优化。
在国新办今年5月份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李云泽介绍,商业银行审批通过的“白名单”贷款增至6.7万亿元,支持了1600多万套住宅的建设和交付,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基础。
截至目前,“白名单”项目贷款已超7万亿元,支持近2000万套住房建设交付,较5月初的数据进一步增加,为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未来,协调机制在保交房等方面仍将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已有省份明确将常态化推动“白名单”项目融资。例如,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9月17日发布的《河南省金融服务“两高四着力”实施方案》要求,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常态化推动“白名单”项目融资,稳定房地产市场,助力行业健康发展。
防风险强预期
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助力“保交房”的同时,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等举措也保证了购房者的不动产产权,以及与之相关的落户、入学等切身利益,提升了购房者的满意度。
自然资源部数据显示,全国已有2300多个县市实施新建商品房项目“交房即交证”改革,发放不动产权证书840多万本,群众在拿到新房钥匙的同时就能领到不动产权证书,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增强了市场信心。
严跃进表示,“交房即交证”在房屋买卖的最终环节化解障碍,保护购房人合法权益,体现了政策对于房屋买卖全流程的关心支持,增强了住房消费的信心,促进了市场活跃。
“保交房”“交房即交证”等一系列举措,在切实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托起居民“安居梦”的同时,也增强了购房人对新建商品住房的信心,并提振市场预期,为房地产市场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协调机制隔离企业与项目之间的风险传递,有效防范新增加的房地产风险。‘交房即交证’减少购房人在购买新房时的顾虑,有利于新房销售。”李宇嘉表示,未来应强化“白名单”项目贷后的合作监管,确保双方监管目标实现,建议住建部门要监管项目报建以后是否按进度进行,实控人、股东出资是否到位,金融部门按形象进度拨付贷款,共同确保项目进度。此外,当前开发贷款的增量需求减少,协调机制可以在租赁贷、城市更新贷、物业运营贷等贷款方面进行落实,以拓展融资渠道。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