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9月15日,我国首部住房租赁领域行政法规《住房租赁条例》正式施行,为市场主体划定行为红线,推动行业规范运行,保障租客基本居住权益,助力住房租赁市场高质量发展。

  9月15日,我国首部住房租赁领域行政法规——《住房租赁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住房租赁市场迎来新篇章。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表示,《条例》填补了住房租赁领域国家级行政法规的空白,为市场主体划定行为红线、为监管部门提供执法依据,将推动行业从“粗放发展”向“规范运行”转型,最终实现住房租赁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租客权益保驾护航。

  严跃进表示,住房租赁行业在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长期积累的问题逐步显现:虚假房源宣传误导租客、租金价格随意上涨甚至存在欺诈现象、租房押金退还难等纠纷频发,“隔断房”“甲醛房”等违规出租现象更是屡禁不止,既威胁承租人居住安全,也破坏市场信任。此外,租赁双方合同条款不规范、租金资金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也频频出现,企业“爆雷”等金融风险增加,亟须从制度层面对这些问题加以根治。

  《条例》从租赁主体、房源供给、合同规范、权益保障等多方面作出系统性规定,为破解住房租赁痛点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在盘活存量房屋资产、培育住房租赁企业等方面,《条例》也给予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助力住房租赁市场迈向新台阶。

  例如,《条例》强化居住安全与品质管控,明确禁止将厨房、卫生间、阳台、过道、地下储藏室、车库等非居住空间单独出租用于居住。同时,对租赁住房的单间租住人数上限、人均最低租住面积标准作出刚性规定,从源头上杜绝“群租房”等影响居住安全与环境的现象,切实保障租客基本居住权益。

  《条例》还提出,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完善政策措施,培育市场化、专业化的住房租赁企业,推动住房租赁市场高质量发展。

  作为专业化住房租赁企业代表,自如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条例》正式施行,专业化、机构化将成为中国住房租赁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自如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全力落实《条例》要求,在增加品质供给、合规经营、专业化运营等方面,切实履行市场化主体社会责任,助推住房租赁市场高质量发展。据其介绍,目前,自如已围绕“家”构建起租住、买卖、家装、家服等居住全周期服务生态,业务已覆盖8个国家和地区、100多个城市。

  企业积极行动的同时,地方层面也在加快推进《条例》落实。9月8日,呼和浩特市住建局举办的相关培训会指出,下一步将持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强化行业监管与指导,推动《条例》全面落地见效。同时,鼓励和支持行业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引导企业自律经营、诚信服务,不断提升住房租赁服务品质。

  8月下旬,成都市住建局发布通知贯彻落实《条例》,要求各区(市)县住建行政主管部门主动协调市场监管、公安机关、网信、城管执法等有关部门,加强对住房租赁活动的监督检查,健全联动执法机制,对违法问题依法依规查处,并持续开展住房租赁市场“百日专项整治行动”。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