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物业IPO遇冷,行业面临深度调整
AI导读:
2025年物业服务行业面临深度调整,IPO热度降至冰点,仅有奥联服务递交招股书。行业营收增速下滑,业绩分化,应收账款等问题影响盈利能力。港股物企市值差异大,收并购热度走低,行业面临挑战。
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之下,物业服务行业也面临诸多挑战,物业IPO市场表现备受关注。继2023年物业管理公司上市出现断崖式降温之后,2025年上半年,仅有来自深圳的奥联服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部分企业甚至选择私有化退市。
受房地产影响,物业板块IPO热度降至冰点
据观点指数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房地产全产业链发展白皮书》,2025年,物业服务行业整体营收增速有所下滑,业绩分化明显。同时,应收账款、商誉等金融资产减值问题仍然影响着物企的盈利能力,行业盈利水平整体表现不佳。物业IPO遇冷,成为行业热议话题。
受到目前整体经济的下行压力及房屋资产价值滑坡的影响,今年上半年政策端引发“空置房物业费打折潮”,要求物业服务“质价相符”的呼声越来越高。截至当前,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苏州、无锡、宿迁、扬州、常州、长沙、石家庄、青岛、潍坊、烟台和兰州新区等十余座城市(区)宣布空置房物业费可打折。
多种因素影响下,2025年以来,物业板块的IPO热度降至冰点,仅有奥联服务于3月21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同时期,隶属于深圳控股的深业物业,第四次递交的招股书正式失效,仍未能如愿登陆资本市场;融信服务则在3月18日正式完成私有化退市,主要原因是股票长期流动性低,且股份呈现下滑趋势,无法开展集资功能,退市将减少维持上市地位的成本与开支。
尽管物管股上半年以来呈现出回暖的态势,但整体仍跑输大盘。截至2025年6月30日,恒生物业服务及管理(HSPSM.HI)指数今年上涨 11%,比较之下,恒生指数(HS1.HI)增幅则达到 20%。物业市场波动,成为投资者关注焦点。
观点指数跟踪的40家港股物企,上半年平均区间涨幅为7.71%;估值也有较大的回升,市盈率(TTM)由年初的5.09倍增长至上半年末的10.62倍。其中,股价上涨幅度较大的三家物企包括众安智慧生活(+108.38%)、德商产投服务(+39.29%)及华润万象生活(+35.96%);德商产投服务与华润万象生活的市盈率 (TTM) 亦保持头部水平,分别为24.21倍及22.1倍。
总市值不足10亿港元的港股物企有38家
截至 2025年6月30日,港股总市值超百亿的物企共有6家(比去年同期少一家),占上市物企的比例仅10%。包括华润万象生活(866.21亿港元)、万物云(246.41亿港元)、碧桂园服务(219.33 亿港元)、保利物业(183.43亿港元)、中海物业(179.96 亿港元)、绿城服务(137.76%)。相比之下,已有38家物企总市值不足10亿港元,占比达到63%。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进行股份回购的物企数量略有下降,由上年同期的10家下降至8家,回购股份金额共计2.34亿港元,同比下滑了35.24%。
今年以来,物业行业收并购热度持续走低。据观点指数数据,2025上半年物业行业共发生18宗公开收并购案例,主要目的涉及扩大公司业务规模,巩固优势区域业务基础,提升专业服务领域竞争,实现以资抵债等。
此外,物企对过往不良收并购项目进行退货或风险出清,也成为上半年股权交易的主流。据观察,被退货公司大多位于低能级城市或区域,规模及业务增长难以达到预期。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