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子”国家标准实施:各地反馈与房地产新模式构建
AI导读:
“好房子”国家标准实施后,各地积极反馈并探索建设经验。住建部公布首批案例,为地方提供参考,引导企业转向高质量、新科技、好服务的新赛道,推动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构建。
“好房子”国家标准实施两个多月,各地有何实际反馈?
近日,住建部公布首批“好房子”建设经验做法,有些省市因地制宜出台推动政策,有些省市提高建设标准,有些省市开展科技攻关,探索老房子变“好房子”。
山东省住建厅一位人士7月21日通过电话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本轮开展“好房子”建设探索实践,目标在于提升“好房子”建设过程中试点示范的重要性,在容积率、层高、配套、施工质量和园林绿化等方面,让购房者感受到高品质住宅和普通住宅的差别,促进开发商住宅产品迭代升级。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首批公布的案例为全国更多地区加快推动“好房子”建设,完善政策及技术支持提供了参考借鉴。
此外,此举也意在引导企业转向追求高质量、新科技、好服务的新赛道,促使企业将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低碳技术等应用到房屋建设中,推动跨界融合与系统集成,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申报企业积极性较高”
据住建部官网,首批经验做法主要体现在出台推动政策、加强技术支撑、打造示范样板、强化科技赋能、优化物业服务和健全产业体系等六个方面。
比如,北京市印发文件,通过底层架空、配建公共空间、增设风雨连廊等方式,补充公共服务功能,营造多样化生活场景。
山东省对建设、购买“好房子”给予金融、财政政策支持。将高品质住宅项目纳入绿色金融支持范围,鼓励银行对符合条件的企业、项目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降低信贷融资成本等方式给予支持。对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高品质住宅的,贷款额度可按一定比例上浮。
湖北省则明确开发建设单位无偿提供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区组织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以及社区养老、医疗、文化等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不计入容积率建筑面积。此外还发布技术导则,从“新、好、适”三个主要方向推动,将老房子改造成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浙江省探索应用装配式装修等技术推动老房子改造,嘉兴市开展装配式“厨卫换新”惠民工程,整体拉动百姓装修新需求,实施城镇既有建筑存量项目装配式装修改造。宁波市打造高效率、高性价比的老旧住房“好房子”更新改造示范。
广州市聚焦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装备、装配式装修、智能家居5条产业赛道资源,推动“好房子”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每经记者注意到,在各省市的“好房子”经验做法中,山东省有五项措施在首批清单中得到推广,出现频率较高。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研究院是山东省住建厅下属机构,承担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重大问题研究工作。
该研究院一位人士向每经记者介绍,山东省自2023年起,先后开展两个批次111个省级高品质住宅项目试点,打造新建“好房子”样板,“参与申报的企业单位积极性较高,近期将结束第三批高品质住宅试点项目的申报工作”。
激活增量市场的重要抓手
被业界称为“好房子”国家标准的住建部《住宅项目规范》于5月1日正式施行,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认为,公布首批“好房子”经验清单将对地方政府、开发商等产生较大影响。就地方政府而言,要找到实践过程中的堵点,有效推进和解决;对于企业来说,这一经验清单则能在操作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
中指研究院指数研究部总经理曹晶晶分析指出,公布首批“好房子”建设经验,不仅强调全过程管理与多部门协同,也强调推进住宅产业化发展。随着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好房子”建设不仅提升居住品质,也将形成拉动经济增长的新赛道。
“此举也意在引导企业转向追求高质量、新科技、好服务的新赛道,促使企业将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低碳技术等应用到房屋建设中,推动跨界融合与系统集成,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曹晶晶表示,无论是新建住宅,还是老旧房屋改造,此次住建部都为各地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和案例,有助于引导全行业向“好房子”建设方向聚力发展。
与此同时,经验做法的推出将加速“好房子”建设进程,推动住宅产品迭代升级,通过持续增加市场优质供给,叠加城市更新举措的深化落实,促进住房消费升级。
在推进“好房子”建设的实践中,各地应该立足自身发展阶段与属地区域特征,通过系统梳理本地居民住房需求痛点,将先进经验转化为适配性解决方案,才能实现“好房子”建设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共进。
值得注意的是,“好房子”是激活增量市场的重要抓手,而随着住宅产品迭代加快,“好房子”产品与存量“老项目”的销售去化存在明显差异,各地也需对相关新规政策加以规范,做好新老政策衔接,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