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现身股东周年大会,透露公司化债取得重要突破。境外债总规模约95.5亿美元,全部债转股,境内债重组方案也获批准。尽管融创面临巨额负债,但化债进展顺利,未来仍需关注财务表现及项目盘活情况。

  “您觉得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吗?”一位投资者在股东会上向孙宏斌提问。

  “肯定的。”孙宏斌回答。

  2025年6月30日,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现身股东周年大会现场,这也是时隔两年,外界再次见到这位掌舵者。

  “老孙”现身后,7月2日,融创中国的股价拉涨4.9%,7月3日又跌了0.67%,于昨日又上涨6.25%,收盘报1.53港元/股。

  在外界看来,孙宏斌久违的露面,更多是向外传递积极信号,正如他在股东会上所回答的那样,“融创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那么,融创困难的时候,真的过去了吗?

  巨额负债“一把清”?

  今年4月17日,融创发布第二次境外债重组方案,境外债总规模约95.5亿美元,全部债转股。基于当前的市场,老孙敢放大招,股东们也不得不“认”。按照融创最新公告,截至6月30日,重组支持协议中的现有债务未偿还本金总额约75%的持有人已加入重组支持协议。

  再看境内债,总规模154亿元的境内债重组方案已于今年年初获债权人会议批准。根据融创最新公告,今年4月,融创已用约8亿元购回约40亿元的境内债券,目前正推进股票及/或股票经济收益权兑付工作。

  总的来看,95.5亿美元境外债,相当于人民币684.53亿元,加上境内债154亿元,总共838.53亿元。

  “轻舟已过万重山”?

  今年如果能顺利化债,一身轻的融创闯过“万重山”了吗?从去年至今,老孙只发过一条朋友圈,就是2024年4月,融创外滩壹号院二期99.97亿元首开售罄。2024年,融创外滩壹号院成为上海单盘销售额超高的项目。而今年,融创壹号院四批次开盘再次售罄,上半年累计销售额突破170亿元。

  可惜的是,由于融创壹号院曾经一度陷入困境,而后融创将其持有的外滩壹号院二期项目89.7%股权转让给了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信托、华融资产,自身持有股权降至10.3%。

  好在,融创的招牌还在,这个项目也印证了融创的操盘实力。由此,老孙也在后地产时代开辟了第二战场——而今资本。

  “做深主场城市、搞好代建服务”,孙宏斌“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战场就是代建。同时,融创即便在整体上化债减负,但聚焦到单个城市的单个楼盘,部分项目还有待盘活。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2025年融创的财务表现也至关重要。从财报来看,2024年,融创中国收入约为740.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52%;毛利由2023年的亏损25亿元转为盈利28.9亿元;但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却从2023年的79.7亿元扩大至257亿元。

  或许正如老孙所说,融创“至暗时刻”可能过去了,但是,企业的危机并未真正解除。对于融创来说,“活下去”仍然是首要任务。

(文章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