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住宅项目规范》,要求住宅项目建设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目标,新建住宅建筑层高不低于3米。此举旨在提升住宅品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房地产新模式发展。

多方推动下,“好房子”国家标准正式落地。

3月3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住宅项目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要求住宅项目建设应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目标,遵循“经济合理、安全耐久,以人为本、健康舒适,因地制宜、绿色低碳,科技赋能、智慧便利”的原则,规范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这一举措旨在提升住宅品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近两年,新建商品房市场逐渐向改善型过渡,《规范》落地后,将住宅建筑标准整体拔高,好产品供给的示范效应会不断增强,从而驱动换房链条。

层高不低于3米,住宅品质再升级

随着住房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建设符合市场需要的“好房子”、提供好服务成为房地产行业发展新模式的重要内容。近两年,不少地方持续优化土拍规则、改善土地规划设计条件和套型要求,引导和鼓励房企打造更优质的产品。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记者会上也表示,大家对“好房子”的高度、温度、湿度、净度和亮度等“度”有较高关注。

此次《规范》规定,新建住宅建筑层高不低于3米,卧室、起居室的室内净高也有明确要求。这一变化意味着,未来的住宅将更加宽敞明亮,居住舒适度将大幅提升。

此外,《规范》还提出了多项新要求,如4层及以上住宅设置电梯、提高阳台栏杆高度、要求公共移动通信信号覆盖到公共空间和电梯轿厢内等。这些要求将进一步提升住宅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据了解,此前我国实行的住宅层高标准是2.8米。而此次《规范》将层高提升至3米,体现了国家对住宅品质的更高要求。

楼市影响深远,推动房地产新模式发展

业内关注《规范》落地后对市场的影响。对于房企而言,提高层高和隔声指标等会增加建筑成本。然而,随着智能建造水平的提高和建筑施工效率的提升,这些成本有望得到控制。

同时,《规范》的落地也将推动房地产新模式的发展。近年来,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居住品质和舒适度,改善型项目在热点城市中心区域的去化周期普遍较短。而《规范》的发布将进一步提升新房市场的品质底线,带动换房链条的活跃。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随着新房市场向改善型需求主导转变,《规范》的发布将推动开发商加大在层高、隔声、降噪等方面的投入,提升住宅产品的综合品质。这将有助于构建先租后买、先小后大、先上车后改善的梯度购房消费模式,推动我国房地产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